(
课件网) 楚汉战争 河南荥阳广武山 导入新课 西汉和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政权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 2.汉初统治 (1)背景: ① 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② 吸取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2)措施: ①统治思想:尊奉黄老思想,崇尚无为而治; ②政策:“与民休息”,和亲匈奴等 ③制度:汉承秦制,略有损益 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 ———《新语·无为》 是以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 ———《新语·至德》 ③制度:汉承秦制,略有损益 承继: 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度······ 损益: 地方行政管理上: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材料1 秦以郡县治东方, 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 材料2: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汉书》 根据材料,概括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 原因:①吸取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②因俗而治,缓解文化冲突。 2.汉初统治: (3)影响: (1)背景:(2)措施 ①出现“文景之治”; ②问题:王国问题;相权扩大;富商势大;匈奴问题等 材料 从汉初到武帝即位之前的 “黄老无为”的统治政策无疑对恢复社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起了重要作用。然而,此政策也促生了诸多社会弊端:势力膨胀的皇室、贵族、地主、商人,潜在地威胁了中央集权;“和亲”不仅不能消弭战争,反而助长了匈奴贵族的嚣张气焰和贪欲。 ———林剑鸣 《秦汉史》 (一)政治:加强集权 1、颁布推恩令 诸侯太强,王国问题…… 相权太盛,威胁王权…… 思想混乱,没有统一…… 匈奴嚣张,看着心烦…… 钱花的太多了……愁啊……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诸侯王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分割土地为列侯,由郡管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削弱地方诸侯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二、西汉的强盛 2、削弱丞相权力,实行“中外朝”制度 汉武帝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等为外朝。 ———《通典·职官一》 二、西汉的强盛 3.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 推选标准:“孝”和“廉”(品德和才能) 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由中央任命。 任免权由中央掌握,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选拔了人才; 同时,东汉后期为豪强地主所垄断,助长了其势力。 二、西汉的强盛 4.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代表中央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5.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社会稳定 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媮快乎?言道德者,溺于职矣。 ———《汉书·酷吏传》 二、西汉的强盛 (二)经济:统一财政 桓公曰:“然则吾何以为国?”管子对曰:“唯官山海为可耳。” ———《管子·海王》 1、盐铁官营 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汉书·食货志》 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买官赎罪,损有馀,补不足,以齐黎民。 ———《盐铁论·轻重》 2、货币官铸 ◎五铢钱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私铸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