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2432

选择性必修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共38张PPT)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20324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选择性,必修,4课,中国,历代,变法
  • cover
(课件网) 历史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1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周易.系辞下》中的一段话,意思是主张“变”后来清末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也引用了这段话,强调变法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社会的发展。“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不断, 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 目的 背景 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都主持了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秦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 这一系列措施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虎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 内容 影响 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势力强大的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但淝水之战后又迅速瓦解。新崛起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 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背景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其祖母冯太后的支持下,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 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孝文帝亲政后,又采取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 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内容 内容 影响 影响 ①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严惩贪污; ②均田制:政府将无主荒地授予农民耕种,受田者承担赋税和劳役,土地不得买卖; 促进北方农业生产恢复,遏制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 ③三长制: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导致分裂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宋仁宗庆历年间,大臣范仲淹主张改革腐败的官僚机构,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仅推行了一年多。 背景 内容 结果 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王安石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新法实行五六年后,王安石被罢职,变法措施被废止。 结果 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1572年, 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进行改革。 他针对明中后期政治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起反抗的状况, 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张居正辅政十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他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 内容 意义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