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秋季学期高一年级上学期第四周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四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四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儒士也进入各级政府机构。这一举措的直接作用是( ) A.树立了儒学正统地位B.加强了经济管控C.削减了诸侯国数量 D.解除了匈奴威胁 2.《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材料体现蔡伦( ) A.发明了造纸技术B.提高了造纸成本C.完善了造纸流程 D.扩大了造纸原料 3.秦朝的田赋为“三分取其二”(国家收取农民收获的三分之二);西汉初,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就是农民将收获的十五分之一交给国家;汉文帝和汉景帝进一步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汉初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减轻农民负担 B.缓和民族关系 C.巩固汉朝统治 D.削弱地方势力 4.汉武帝太始二年,武帝出行遇见“天马”,又在泰山见到黄金,于是命有司铸造马蹄金以示祥瑞,其造型中心镂空,底部凹进,状似马蹄,用来赏赐给效忠于皇室及有军功的大臣。这表明当时( ) A.黄金工艺品政治寓意浓厚 B.金币价值从属于铢两体系 C.推行黄金铜钱双本位币制 D.贵金属锻冶技术较为先进 5.“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同时,政府放松对商人的限制,“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西汉初年的这些举措旨在( ) A.恢复社会生产以稳固政权根基B.增强商贸活动以优化经济体系 C.提升商人地位以调和阶层冲突D.减轻行政负担以缓解财政困境 6.汉代教科书《九章算术》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包括方田、粟米、衰分、均输、勾股等九章。如《衰分章》第18题“今有田一亩,收粟六升太半升,今有田一顷二十六亩一百五十九步,问粟几何?”材料反映了汉代( ) A.数学成就世界领先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教育重视社会实践 D.精耕细作体系完备 7.下图中连环画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之一。对这次起义解读正确的是( ) A.借助宗教发动群众B.为东汉建立做了奠基C.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D.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 8.印章是历史的见证,印章历史研究小组搜集到秦汉时期的“滇王之印”、“巴郡守丞印”、“辅汉王印”、“汉叟邑长印”图片。他们可用此研究秦汉( ) A.开始在民族地区推行郡县制 B.边疆地区管理体系相对独立 C.中央强化对西南地区的管理 D.刺史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9.表为有关汉代西域的两则记载,这表明当时( ) 出处 主要内容 敦煌悬泉汉简 西汉元帝派御医为西域龟兹王绛宾治病五年后回京师。 《汉书·西域传》 凡国五十,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 A.大一统格局进一步发展B.西北边疆获得有效开发C.丝绸之路推动中外交流 D.中原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10.西汉文帝诏书称“农,天下之本也”,并多次下诏“赐天下民田租之半”;东汉光武帝规定“吏民垦荒者,所垦地即为永业”。这些政策共同反映出( ) A.土地兼并问题日益恶化B.重农政策具有延续性C.工商业遭到系统性压制 D.小农经济已濒临破产 11.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资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义。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图所示。这反映了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