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地理中图版 必修3 第三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赛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鹦鹉螺”号航行路线是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 思考1.用红笔在上图中描出“鹦鹉螺”号航行路线。沿着航行路线,他们在海水中或海面上会遇到哪些天气现象、洋流现象或自然景观 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空间包括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海洋空间占据地球表面积的70.8%,在垂直方向上,包括海洋上空和平均3800米深的水体空间。 海岸 海上 海中 海底 海洋空间资源指可供利用的海洋空间,包括海岸带与海岛空间资源、海面空间资源、海中与海底空间资源等类型。 海中与海底空间资源 海岸带与海岛空间资源 海面空间资源 分类 利用案例 海岸带与海岛空间资源 海面空间资源 海中与海底空间资源 潜艇和其他水下交通工具运行空间,海水中观光旅游和体育运动,人工渔场海底隧道,海底通信光缆,海底运输管道,海底居住和观光等 运输、工农业城镇,旅游、科教、体育等 国际,国内运输通道;可建设人工岛;提供军事试验演习场所、海上旅游和体育运动等 海底居住和观光 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如(海洋面积广阔)节约土地资源,无须移民搬迁, 交通运输便利, 水下自然环境相对稳定、安全、隐蔽, 适于铺设海底电缆、仓储等。 海洋空间的利用有许多优点 但是海洋空间利用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如海上活动要面对多变的天气和海水运动, 深海活动要克服黑暗、高压、低温和缺氧环境。 海水的腐蚀性、海洋生物的附着性等均对建筑和航行设施及材料提出了严格要求,导致海洋开发技术复杂,造价昂贵,风险大。(海冰破坏性大) 海洋空间的利用有许多缺点 人类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由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展到生产、通信、输电、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包括建设海上电站、海上石油城、海底电缆、海底油库、海洋旅游和海上运动区等。 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 交通运输:海洋运输丶海底隧道丶海上机场丶海底管道等 生产空间:海上电站、海上石油开发、海上牧场(海水养 殖)等 储存空间:海底仓库、海洋废弃物处理场等 通信空间:海底电缆 文化娱乐设施:海洋公园、海滨浴场等 在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海洋环境,包括水质和自然景观等,应因地制宜、有秩序地开发利用海洋空间。同时还应注意保护海洋空间资源,保障海洋安全,做好避灾、防灾工作。 注意事项: 海岸带与海岛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三部分。 海岸 潮间带 水下岸坡 潮间带是介于平均高潮位和平均低潮位之间的地带,它在高潮时被淹没,低潮时出露于水面之上,这个地带的坡度越平缓则宽度越大。 水下岸坡是平均低潮位以下至波浪对海底有效作用的下限地带,坡度较大。 海岸是海岸线以上狭长的陆地部分,指平均高潮位以上至波浪作用所达的上限。 基岩海岸 我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台、粤、桂、琼等省,基岩海岸广为分布。 中国海岸类型及其分布 沙砾质海岸 我国沙砾质海岸分布较少,以台湾岛西部最为典型。 珊瑚礁海岸 我国的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南海诸岛、海南岛、澎湖列岛和台湾岛沿岸。 淤泥质海岸是我国大陆海岸的重要组成部 分,长4000多千米,约占我国大陆海岸的 22%,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北。 红树林海岸 我国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南部沿岸。 海岸带有众多的港湾,以及连通内陆的河流,它是海、陆交通的连接地,遍布着城市和海港,是人类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