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我将从分析教材把握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创设情境 任务驱动———展开学习过程及实践思考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分析教材 把握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本课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的经典名篇,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其深远影响一直从清末绵延至今。全文逻辑严密,语言气势磅礴。课文突出的特点就是感情炙热,感情的抒发依托于整齐的句式,依托于排比、对偶、象征的手法的运用,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情怀,对读者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这样内容、语言俱佳的经典文章对于学生语感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本单元横向的编排来看:本单元以“爱国情———为主题。单元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略读课文《彩色的翅膀》。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不难发现,这一单元所有内容形成了一条鲜明的线索,贯穿了中华儿女过去、现在、将来,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体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每课课后习题、课后链接及交流平台都有此要素的体现,让我们看到了单元内的递进式学习过程。本课主要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没理解课文意思,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百年来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从教材体系的纵向看:教材的编排体现出螺旋式上升,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学过了查找、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这也为五下第三单元搜集资料,六上第八单元借助资料打下基础。 儿童立场说学情:就学习内容而言,本文结构清晰,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而言不难,但本课富有变化的语言描写及因时空界限对本文内在的情感体会是难点。教学中,第一要落实好单元语文要素。第二可关注单元整体,做好单元内的学路贯通,创设真实情境。 素养导向定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及学情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认识“泄、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能借助资料和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练习,产生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体会文章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借助资料,感受作者对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殷切期望,以读促悟,升华情感。 二、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展开学习过程 本课立足单元视角,创设情景任务,促进丰富的学科实践展开三个板块的学习。 (一)构建联结,整体感知 1.单元引入,明确任务 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主题学习活动“我们爱脚下的这篇土地”,明确本节课我们将继续运用“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阅读方法一起争当“颂祖国”小小朗诵家,来感悟爱国情怀。明确任务后,顺势板书课题。出示资料“说”的含义,理解“说”是一种文体。 2.预学反馈,梳理内容 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概括能力,所以字词及主要内容的梳理,我采取课前布置预学任务,课中根据学生学情统计展开字词教学,预估“鳞爪飞扬”“干将发硎”的读音需要关注,“干将”需要联系旧知或资料来理解。 而梳理课文脉络时,通过合作交流反馈预学单中的课文思维导图来落实。 本板块的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展开丰富的实践,同时也引入了预学单,让学情看得见,教为学服务。教学到这儿也完成了目标一 任务驱动,体会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