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华家 金文“华” 在古汉语中,“花”“华”同音,“华”的本意为“花”,金文中的“华”字就是花朵加上花蒂的样子。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提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你首先会想到? 神农尝草 大禹治水 仓颉造字 伶伦制律 隶首算盘 ·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浪漫的想象。 ·传说:民间长期流传的对过去历史人物事迹的记述和评价。“传道(说),世世所传说往古之事也。” 远古的传说 五六千年前,中国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先民大都进入了部落联盟的“英雄时代”,根据教材第18页,找出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部落首领人物。 远古的传说 炎黄的传说蕴含了哪些历史信息?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点? 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 远古的传说 黄帝 炎黄联盟 华夏族 炎帝 蚩尤 其他部落 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远古的传说 远古的传说 yáo shùn yǔ 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实质:原始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分享:大禹治水的传说 你们怀疑过传说吗? 传说是真实的历史吗? 传说中蕴含历史信息吗? 历史记忆 历史信息 蕴含一定的历史史实 考古挖掘证实传说的某些成分 口述史料 实物史料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P19【知识拓展】 私有制、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农业、畜牧业(生产力)发展 人口增长,区域集中,城市形成 剩余产品 ① 私有制 贫富分化 (社会分化) 阶级产生 ②阶级 对内统治 对外征战 ③早期国家 如何确定我国进入文明社会? 牛河梁遗址 距今约5500-5000年 西辽河流域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距今约4300-4000年 黄河流域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 距今约5300-4300年 长江流域 请在课本中找出早期文明的代表性遗址 牛河梁遗址 距今约5500-5000年 西辽河流域 牛河梁遗址 牛河梁遗址 距今约5500-5000年 西辽河流域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距今约4300-4000年 黄河流域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 距今约5300-4300年 长江流域 请在课本中找出早期文明的代表性遗址 社会分化 祭祀礼仪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 距今约5300-4300年 长江流域 良渚遗址 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中国历史》统编七上教科书p16 宫殿区为政治中心 城墙为军事防御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 距今约5300-4300年 长江流域 良渚遗址 山前长堤 低坝库区 平原低坝 谷口高坝 高坝库区 山洪被长堤引向西侧高低二级水坝形成的库墟中,可避免良渚城所在的山间平原出现洪灾。 汛期时: 水库可以向城里城外供水,解决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的需求,使都城的交通命脉保持畅通。 伏旱期时: 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中国历史》统编七上教科书p16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 距今约5300-4300年 长江流域 良渚遗址 池中寺遗址出土了相当于19.7万公斤稻米的碳化稻谷堆积,足够5000人一季度的消耗 社会特点1: 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良渚遗址 社会特点2: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良渚遗址 社会特点3:可能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