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5194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示范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50885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国家,29张,课件,示范,建立
  • cover
(课件网)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后唐 TEXT 后周 后梁 课 堂 导 入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文中的“第一次大革命”指什么? 1.统一的原因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梁惠王:“天下恶乎定?”孟子:“定于一。” ———《孟子·梁惠王章句》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一、秦朝的统一 “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1.统一的原因 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这种同一性为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况且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 ———樊树志《国史概要》 各地经济联系加强,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1.统一的原因 (秦之)国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淫荡)汙(猥亵),其服不挑(佻),甚畏有司而顺。……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 敬、忠信。……入其国(首都),观其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观其朝廷,其朝(早)间听决,百吏不留,恬然如无治者。 ———《荀子 强国篇》 秦国地形图 武关 萧关 大散关 函谷关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萃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龙门渡 夏阳渡 潼关 茅津渡 1.统一的原因 当他广泛地招揽人才择贤选能时,当他具有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后,机遇必然地降临到他的身上,让他担负起沉甸甸的历史使命。 ———厚夫《漫步秦直道》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2.统一的过程 ①策略: 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②过程: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注:上图为“【历史地图】秦灭六国形势交互动画” 截图,如需使用,请插入动画。 一、秦朝的统一 3.拓展疆域 ②北击匈奴,收河套地区,连接并修筑长城 北起阴山至辽东 南至北向户 西至临洮、羌中 东至海暨朝鲜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代指极南的地区),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①征服南越,控西南夷 4.巩固统一的措施 (1)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主要指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立掌握政权。与民主制度相对,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世袭制。主要的特征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皇权与相权 中央集权: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的一种国家体制,其特点是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控制地方,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其积极作用主要有: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与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中央与地方 ①内涵 4.巩固统一的措施 ②内容 皇帝制度 王初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