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5571

21 杨氏之子 说课稿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215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杨氏,之子,课稿
  • cover
《杨氏之子》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 五 年级下册第 八 单元《 杨氏之子 》。 下面我从多元视角说教材、联系学情说目标、思维生长说学程这三方面展开说课。 多元视角说教材 1.单元整体 先从纵向承接来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这是对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三下“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能力要求的提升,也是对四年级上册“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的发展承接。 再从单元内横向来看。本单元人文主题是“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基于这一主题,本单元有机编排了一组课文,表达风趣的方式各有不同,文言文《杨氏之子》主客谐音逗趣的应答式幽默,《手指》一文由物及人的吐槽式幽默,《童年的发现》自我调侃的自嘲式幽默。 作为本单元的第1篇课文,它承载着语文要素教学的示范价值,落脚点应在于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基于这样的定位,我们再来看文本。 2.文本特质 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描述了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对话,利用姓氏做文章,你来我往,一说一答。读着这篇课文,你会发现它有独特的教学价值: 从语言特色来看:本文语言风趣幽默、彰显斗志之趣。 从文章结构上看:全文结构清晰,故事情节紧凑,文章层次巧妙,一问一答过渡自然。 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运用类比思维,达到幽默的效果。 文本特质正好是落实“风趣”这一语文要素的具体载体。 联系学情说目标 再联系我班学生实际,他们虽具备了较强的自主识字、写字与阅读能力,但不具备深入探索文章的写作方法及语言魅力的能力。“语言风趣”是一种感觉,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预计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将“感受人物的言语智慧”确定为本课的核心学习内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课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会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读好句中停顿,熟读成诵。 围绕“甚聪惠”,在多角度诵读过程中品味对话中的巧思,读懂杨氏子的机智。 以上目标分两课时达成。其中目标二是重点,目标三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思维生长说学程 三大学习目标化为三大教学板块进行推进。 板块一:字词闯关,熟读文言 分两个环节展开学习——— 环节一:创设情境,走进文言 课一开始,我创设大闯关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第一关,关注题目。我出示以下三个题目:(1)本文作者是谁?选自哪本书?(2)简单介绍下《世说新语》(3)说一说题目的意思。预计第3个题目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我便引导学生理解“氏”和“之”的意思,接着让学生学以致用,用文言文方式进行自我介绍。 第二关,关注字词。 通过对课前预习单的统计,分组出示字词。第一组是两个多音字:为、应。第二组交流生字识字方法,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识记“诣、禽”,第三组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惠、诣、乃、示”。相机指导书写“ 梁、禽 ”。 环节二:读思结合,品味语言 这一关对应着课后习题1,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主要分三个步骤推进。 第一步,我创设朗读PK赛的任务情境,然后出示标有停顿的课文,让学生自由练读。 第二步,我出示朗读评价表。让学生对应着评价的量化标准再次同桌合作练读。预计学生在练读过程中对这两句的停顿会有不同的看法。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我引导学生对比朗读这两个句子,让学生发现两句停顿相似之处,学生很快发现规律,我顺势小结停顿方法:在文言文中,人物和事件之间通常需停顿。 第三步,通过学生小组pk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对读等方式,学生把握文言文的停顿,掌握语音的高低缓急。学生在熟读中我又提出更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