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 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单元设计 (语文组) 主题名称 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适用年级 五年级 匹配内容 五年下册第二单元 总课时数 3课时 融合学科 语文学科 跨学科( 美术、书法、音乐) 主题学习设计说明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整合两种或更多学科的内容,开展的主题教学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和操作性等特点。它在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跨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孩子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综合与协同育人,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带领孩子们认识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生性多疑的曹操,忠厚老实的鲁肃,嫉贤妒能的周瑜;知道了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行者武松等;感受了充满奇幻色彩的孙悟空是一只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石猴;体会了《红楼梦》李贾宝玉的单纯好玩。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名著中个性鲜明人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蕴藏了阅读名著的方法指导。 主题学习目标 学科目标: 1.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2. 指导学生根据回目猜读,遇到难理解的语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也可以不求甚解地读等方法,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学会评价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感受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4.激发阅读《西游记》的兴趣,学会在跳读中梳理取经地点,绘制取经路线图。 通过认识课本剧,学习课本剧和创意改编等形式再现经典场景。 6.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乐于分享古典名著阅读的成果。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由阅读到课本剧、由课本剧再到阅读的循环旅程,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使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语言运用: 1.了解故事内容,感受古典名著的文体特点、语言特点。 2.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思维能力: 1.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走近书本,走近人物,品读精彩故事。 2.在学习和运用课文语言的基础上,把原文的故事情节加以延伸,将课文改编为课本剧,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 审美创造: 1.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2.指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改编,通过示范和指导,引领学生亲近名著,感受其魅力。在自主编排的环节,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改编,培养独特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交际自信。 主题学习规划(思维图) 学习规划表 课时 任务 学习活动 课时目标 学习评价 学习资源 关联素养 1 制作名著人物推荐卡 活动 1:巧读回目,了解故事内容 借助回目,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课外书 阅读能力 活动 2:借助方法,大致读懂故事 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材和课外书 阅读能力 活动 3:细品人物,制作阅读卡片 制作人物名片,激发阅读兴趣 任务单 创新思维 2 绘制西游取经路线图 活动 1:视频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课外书 阅读能力 活动 2:教师引领,梳理路线图 梳理故事情节,深入了解故事 教材和课外书 阅读能力 思维能力 活动 3:小组合作,绘取经路线 学生在绘制路线图的过程中,锻炼空间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任务单 创新思维 合作意识 3 举办名著课本剧表演 活动 1:初识课本剧 了解什么是课本剧 课外书 阅读能力 活动 2:揭秘课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