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6113

2.3压强 第1课时(课件 19张PPT+教案)

日期:2025-09-2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290988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压强,1课时,课件,19张,PPT+,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压强》(第一课时)教案 一、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 1.核心概念 物质与相互作用:压力作用在物体接触面上会产生形变; 压强定量描述“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跨学科概念 量值与尺度:压力 vs 压强,面积放大10倍、压强缩小10倍; 系统与模型:把“脚—地面”抽象为“力—面积”模型; 稳定与变化:增大/减小压强→改变形变程度。 二、教学目标 维度 目标内容 科学观念 说出压强定义、公式及单位; 会解释“增大/减小压强”的两条基本途径。 科学思维 能用比例推理解决“面积改变→压强改变”问题; 能把生活问题抽象为“F、S、P”三量模型。 探究实践 完成“手指压铅笔尖与笔尾”“沙盘脚印”实验; 独立采集数据并绘制P-S图象; 设计并测试一种“雪地防陷鞋垫”。 态度责任 认识高寒、沼泽等地区铺设木板、雪鞋等工程对生态与民生的价值; 愿意向社区提出减小压强保护草场的建议。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强概念建立及 p=F/S 的定量应用。 难点:正确区分“压力”与“压强”;理解“面积”对压强的放大/缩小效应。 四、教学准备 器材:A4纸1张、图钉 20 枚、沙盘(湿沙 2 cm 深)、三种鞋印模(高跟鞋、平底鞋、自制宽底雪鞋)、砝码盒、压强小桌(四脚可套不同底面积脚垫)。 资源:青藏高原建桥纪录片、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PPT(含“坦克履带”动图)。 学生:学习任务单、计算器、15cm塑料直尺。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投影“坦克过沼泽”动图→提问:坦克很重却为何不下陷? 学生抢答:履带增大面积 分析压路机和手按压瓶子中的压力,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分别作用在物体的哪个位置?方向如何? 设计意图:创设认知冲突,激活兴趣 体验激趣 体验1:手指同时压铅笔尖与笔尾→谈感受差异 记录“痛/不痛”→猜测与“面积”有关→引出压力的概念: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介绍压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区分压力和重力 设计意图:具身体验,建立直观;辨析重力和压力 人在沙滩上行走,会在沙滩上留下脚印。这就是说,压力会使物体的表面产生凹陷的效果。尽管在许多情况下,物体表面的凹陷很小,肉眼看不出来,但它却是存在的。对于相同的支承面,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探索活动:①按图进行实验,观察并比较各次实验中海绵的凹陷程度。②小凳子对海绵的压力,小凳子与海绵的接触面积(即受力面积),是两个需要考虑的因素。③图甲和图乙相比,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图乙和图丙相比,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④压力作用的效果各有什么区别?从图甲与图乙的比较、图乙与图丙的比较,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探究 压强小桌 小桌四角套不同脚垫(1 cm →4 cm →16 cm ),加同一砝码→用压强传感器测桌脚对沙盘压强 现场读数→GeoGebra 实时描点 P-S 图象→发现反比关系 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有关,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设计意图:明确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技术融合,深化理解 由手指同时压铅笔尖与笔尾来建构概念 板书:压力F↑→痛;面积 S↑→不痛→引出“单位面积”概念→给出压强定义、符号、单位 速记公式 p=F/S 设计意图:由定性到定量 实验探究 沙盘脚印 任务单:把三种鞋模依次放在湿沙上,加2kg砝码→测下陷深度 h;计算每种鞋模的S;填“p=F/S”表 小组分工:测S、测h、记录、计算 设计意图:真实数据支撑概念 规律提升 引导归纳:p与 F正比,与S反比;解释“坦克履带”与“刀刃”相反策略口头完成填空:增大压强→____;减小压强→____ 压强单位:帕斯卡 1帕=1牛/米2 一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 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