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6121

2.3 压强 第2课时(课件 41张PPT+教案)

日期:2025-09-2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665788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压强,2课时,课件,41张,PPT+,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压强》(第二课时)教案 一、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 1.核心概念 物质与相互作用:固体压强可通过改变受力面积或压力来调节; 液体因重力和流动性对容器底、侧壁及内部各方向产生压强,且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2.跨学科概念 系统与模型:把“堤坝、潜水服、水塔”抽象为“深度-压强”模型; 稳定与变化:增大/减小压强→改变系统稳定性; 量值与尺度:深度每增加 10 m,液体压强约增 1×10 Pa。 二、教学目标 维度 目标内容 科学观念 说出增大/减小固体压强的两条途径; 能描述液体压强的特点及 p=ρgh 的物理意义。 科学思维 能用比例推理判断“水深加倍→压强加倍”; 能把潜水员、水塔、船闸等真实问题抽象为“液体柱”模型。 探究实践 完成“水袋高度差压破气球”和“自制帕斯卡桶”实验; 采集深度-压强数据并绘制 p-h 图。 态度责任 认识三峡大坝、深海潜水服等工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愿意在社区科普“高压水枪危险”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液体压强的方向性、随深度变化的规律;固体压强调控策略。 难点:理解“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正确使用 p=ρgh 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器材:透明侧壁长方体水槽(20 cm 高)、带孔橡皮膜圆筒、气球+水袋、自制帕斯卡桶(1.5 L 矿泉水瓶底部打孔接橡皮管)、U 形管压强计、红墨水、刻度尺、砝码、宽窄不同的钉板、坦克履带模型、深海潜水服图片。 资源:三峡大坝泄洪视频、蛟龙号下潜动图、PPT 课件(含液体压强方向动画)。 学生:任务单、压力传感器(选做)。 五、教学过程 温故而知新:影响压强的因素→得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体验1:手掌压宽钉板 vs 压尖钉板(相同 20 N 力)→谈感受差异 记录痛感→归因“面积” 归纳固体压强方法 板书:增 p:F↑或 S↓;减 p:F↓或 S↑ 举例坦克履带、刀刃、雪鞋 增大压强的方法:(1)保持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2)保持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 (3)既增大压力又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1)保持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2)保持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 (3)既减小压力又增大受力面积。 判断:如图所示各事例中哪些地方要增大压强?哪些地方要减小压强?它们是分别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思考与讨论:动物进化会使它们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更适应环境。骆驼的趾长得特别宽大,而啄木鸟的喙长得又尖又长。你知道这样的身体结构对骆驼和啄木鸟的生活有什么好处吗?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引出调控方法 情境导入 播放三峡大坝泄洪视频→提问:为什么底部孔洞喷水最急? 学生猜测“底部压强大” 设计意图:真实震撼,激活需求 探究液体压强 演示:①在一段粗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如图所示,将水注入管内至约1/3处,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再将水注入管内至约2/3处,橡皮膜的形状又有什么变化?②如图所示,在一个容器的侧壁的出水口处蒙上橡皮膜,将水注入容器内至约1/3处,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再将水注人容器内至约2/3处,橡皮膜的形状又有什么变化?③如图所示,在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再将玻璃管竖直插人烧杯的水中,使下端距离水面1/4深度处,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观察膜外凸、深度越深,外凸越明显,内凹;小组画箭头表示压强方向→结论:液体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思考讨论:一个容器侧壁开了三个口,水从三个口子流出的路径? 设计意图:建立方向性概念 探究液体压强随深度 实验:气球包水袋,水袋置于不同深度→记录气球破裂时间;U 形管测 p-h 数据 填任务单:h/cm、p/Pa → 绘制p-h图 → 发现正比关系 设计意图:数据采集+图像处理 介绍压强计 结构:金属盒(膜)、U形玻璃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