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6154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秋季学期高二年级上学期第四周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1986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学期,广西,答案,试卷,历史,考试
  • cover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秋季学期高二年级上学期第四周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四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四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时,曾颁布“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法令,废除井田制下的土地国有,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同时,秦国还制定了户籍制度,将百姓按什伍编制,加强对人口的控制与管理。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 A.确立了封建土地国有制度B.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C.导致秦国社会矛盾激化 D.推动秦国实现思想统一 2.维新变法期间,有大批被裁撤的官员极端仇视变法,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一些大臣更是对康有为和梁启超充满仇恨。这表明( ) A.废除科举遭官员反对B.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C.变法存在失败的风险 D.变法加剧了社会分裂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核心内容大多围绕着加强君主权力、发展经济和军事力量展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兴地主阶级掌握政权B.统一的历史趋势加强C.各国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 D.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4.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汉化政策,如改汉姓、说汉语、穿汉服等。其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民族融合B.学习汉族先进文化C.巩固北魏政权的统治 D.提高鲜卑族地位 5.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规定:在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限制高利贷盘剥C.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D.减轻农民负担 6.1904年,清政府进行学制改革,但仍然把女学排除在外,并指出“中国此时情形,若设女学,其间流弊甚多,断不相宜”。由此,广东、湖南、湖北、江苏等省纷纷裁撤、查办、封闭了一批女子学堂。这主要表明( ) A.保守观念阻碍社会进步B.清末新政加强了中央的权力C.革命思想受到政府抵制 D.男女平等观念缺乏国人认可 7.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1898 年,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但由于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最终,戊戌变法仅持续了 103 天就宣告失败。在戊戌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其资产阶级性质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D.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8.史载:“自一条鞭法行,州县征派钱粮俱令花户自行纳柜,吏书排年无所容其奸,法至善也。”这说明,一条鞭法的实施( ) A.有效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推动法律公平公正C.限制了官吏对农民的盘剥 D.有利于白银货币化 9.孝文帝下诏规定:“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项政策的作用不包括( ) A.加快鲜卑封建化的过程B.保持鲜卑一切民族传统C.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D.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10.纵观中日两国的近代历史,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 A.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 C.都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扩张道路D.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 11.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逐渐成为农村土地改革的核心。这一制度设计( ) A.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B.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C.取消了农民的土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