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6980

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3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10546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政治,2025-2026,3课时,制度,自治,群众
  • cover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课题:《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科目:政治 版次:统教版下册(2019) 教学对象:高一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2.4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材分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三框的内容,第一目“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组织形式”,阐述基层民主的含义,逐一介绍村民委员会和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的相关内容;第二目“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说明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阐述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相关内容。 本框是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政治制度安排,是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展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本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基层民主自治必须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他们会主动关心国家大事、社会问题,也很乐意探讨这些问题。但由于心智还不够成熟,想问题、做事情也容易出现片面化、表面化、简单化。需结合实例深化认知,需要教师做系统讲解,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坚定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阐述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特点及组织形式;清晰理解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在基层民主实践中的具体内涵与操作方式;明确发展基层民主的根本原因、地位、重要性及意义。 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法治观念与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和谐社会建设。 公共参与:通过分析案例、小组讨论,提升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以及逻辑分析的能力;借助对基层民主实践途径的探讨,培养学生参与民主实践的能力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内容 教学重点 1.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产生方式、职责;2.人民参与基层民主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 区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机关、基层政府机关等概念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法学法】 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导入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某社区电动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及某村村容等图片,提出问题: “你所在的村落或者社区存在这些现象吗?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不好的体验,那么我们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对图片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感受和思考 1.通过图片设问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讲授新课 课堂升华 议题一:明晰基层群众自治,共建和谐美丽家园 【合作探究一】思考图片信息,小组讨论完成议学任务 议学任务: 任务1、图片内容引发你什么思考? 任务2、要解决此类问题,除了政府介入,我们还可以怎么做?你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是什么? 教师点评归纳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板书)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与特点 展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讲解 “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等关键内容。结合特点,解释 “发生领域的基层性”“民主参与的直接性”“管理活动的自治性”,让学生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其他政治制度的区别。 【合作探究二】画出我国行政区域范围。你知道村长(村委会的主任)或者居委会主任有什么权力吗?他们是不是国家机关行政人员?能不能行使国家权力? 教师展示我国行政区划图,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