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7608

15.5.2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2025-2026学年沪科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同步课件(28页PPT)

日期:2025-10-0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64890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5.5.2,PPT,28页,课件,同步,教学
  • cover
(课件网) 15.5.2 探究串、并联电路 中电压的特点 第十五章 电与电路 沪科版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5.5.2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准确阐述电压的概念,牢记电压的单位伏特(V)及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的换算关系,清晰说明电压是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熟练掌握电压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包括量程选择、分度值识别、并联接入电路、“正进负出” 的电流连接规则,能规范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电压。 通过实验探究,深入理解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些特点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电压表实物、阅读说明书及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科学探究流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等环节,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升逻辑思维与数据分析能力。 借助小组合作实验,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与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趣的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电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强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器材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体会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和规律性,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用科学眼光观察世界、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这是准确测量电压、开展实验探究的基础。 探究并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掌握这两个电路规律是电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难点 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的本质原因,从电荷移动和能量转化的微观角度解释现象,较为抽象。 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探究电路电压特点,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电路连接方式的确定、实验步骤的规划等,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排除实验误差干扰,得出准确结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 分钟) 展示一段由不同亮度灯泡组成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视频,提问学生:“为什么串联电路中灯泡亮度不同,而并联电路中灯泡亮度却差不多?这和电路中的电压有什么关系呢?”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电路中电压特点的兴趣。 提出问题:“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压到底遵循怎样的规律?我们又该如何去探究呢?” 由此导入本节课主题 ———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 (二)新课讲授 电压概念与单位复习(5 分钟) 回顾电压概念,强调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字母\(U\)表示。 复习电压单位伏特(V),举例说明常见电压值,如一节干电池电压\(1.5V\),家庭电路电压\(220V\) ,同时复习千伏(kV)、毫伏(mV)与伏特的换算关系(\(1kV = 1000V\),\(1V = 1000mV\)),加深学生对电压单位的认识。 电压表知识回顾(10 分钟) 结构与原理:展示电压表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表盘、指针、接线柱、量程标识等结构,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复习电压表工作原理:电流通过电压表时,内部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带动指针偏转,从而显示电压值。 使用方法:通过课件展示电压表使用规则,结合实物演示,强调使用要点:电压表需与被测电路并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