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名著《朝花夕拾》知识点梳理 一、 作者及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在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 二、 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朝花夕拾》的题材是回忆性散文集。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本书原名旧事重提。于1927 年出版。共收入10 篇作品。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和《藤野先生》。 《朝花夕拾》的“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书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回忆性散文。 《朝花夕拾》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具有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 1.《狗 猫 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本文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等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的可怜。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4.《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本文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这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