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8475

3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案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5762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地里,画家,教案
  • cover
以“画”促学,借“联”创“写”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本课是一首饶有趣味,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有着丰富的画面感,是落实“借助图片阅读课文”的好载体。在教学中,借助插图,通过寻找信息,知道动物脚印的形状,理解小画家与作品之间的联系;再回顾生活,把观察转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丰富认识,发展语言。动物冬眠的知识通过结尾的设问展示,开始了孩子们的想象。顺着想象,联读冬眠以及冬眠中的动物,让知识和言语训练完美落地。 课文简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以“观察”为主题,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学问。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以及借助图片阅读课文的能力。 本课描写了雪地里的一群“小画家”画画的场景,是一首以动物为主角的,富有儿童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全文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活泼。首句“下雪啦”重复出现,旨在营造冬日雪景氛围,小动物的兴奋和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接下来三句话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精确而又饶有趣味地描绘了4种小动物留在雪地上的不同形状的脚印。认知的局限会影响学生理解“小画家与作品之间的联系”,这是教学的重难点。紧接着,以设问结尾,既巧妙融入了青蛙冬眠这一科学知识,又使得全诗拥有了别样的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随文识字、借助字理等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 的字音。会写“竹、牙”等5个生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动物脚印的形状,理解小画家与作品之间的联系;通过联读图片,借助“ 画 ”的句式来创编儿歌。通过联读资料了解冬眠的特点以及其他冬眠的动物。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画家与作品之间的联系,通过联读资料了解冬眠的特点以及其他冬眠的动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组雪景图,师生交流:雪天可以做什么? 2.创设情境,多种形式引读句子:下雪啦,下雪啦! (1)你悄悄地把这个消息告诉同桌; (2)跑进教室,告诉全班同学; (3)你还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准备怎么告诉他? 3.导入新课,齐读课题: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都会画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雪地里的小画家》,去看看吧。 板块二、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完成学习活动一。 2.抓住“。”“!” “?”三个标点符号数句子,指名6位学生读句子。 (1)再读“下雪啦,下雪啦!”一句,体会小动物们的开心之情。 (2)重点强调“竹、用、参、着”几个词的读音。 (3)在朗读中学习生字“群”。 ①观察“群”的演变过程,说一说“群”的组成。 “君”在这里代表国王。用羊代表人是古代的习惯用法,羊是最老实的动物,是最容易管辖或管理的动物了。群字当中的“羊”,其实就代表着老百姓。古字“群”是上下结构,表示君在上,羊在下,国王率领着广大人民的意思。现在老百姓当家作主了,人人平等。于是,古字“群”变成了左右结构。 ②说话理解“一群”: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有 、 、 和 。 (像这样由三个以上的人或动物组成的集体,我们就可以用一群来表示。) ③读短语“一群小画家”,拓展“一群( )”。 板块三、图文对照,欣赏“作品” 1.读课文,用“———划出“小画家”画的画,再交流。 2.出示雪地里的脚印,提问:为什么小鸡画竹叶? (预设:因为小鸡的脚印像竹叶,所以,小鸡画竹叶。) 3.学生用上“因为 的脚印像 ,所以 ”来说话,理解课文。 4.多种形式朗读句子“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完成连线题。 5.拓展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