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8603

18.1.2 磁场 磁感线--2025-2026学年沪科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同步课件(31页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140506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8.1.2,九年级,PPT,31页,课件,同步
  • cover
18.1.2 磁场 磁感线 第十八章 磁及其相互作用 沪科版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8.1.2 磁场 磁感线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清晰阐述磁场的概念,明确磁场是磁体或电流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通过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通电导体产生力的作用来感知其存在。例如,能解释小磁针在磁体周围发生偏转是因为受到了磁场力的作用。 深入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即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并且能准确判断磁场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例如,根据小磁针 N 极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确定该点磁场方向。 全面掌握磁感线的概念和特点,知道磁感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假想曲线,能利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包括磁场的强弱和方向。例如,通过观察磁感线的疏密判断磁场强弱,根据磁感线的切线方向确定磁场方向。 能够识别常见磁体(如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磁感线分布特征,并能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例如,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哪端是 N 极,哪端是 S 极。 了解地磁场的存在,知道地磁场的分布特点以及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的关系,解释指南针指南北的原理。例如,说明指南针静止时 N 极指向地磁南极(地理北极附近)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小磁针在磁体周围的偏转、铁屑在磁场中的分布等实验现象,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观察素养。例如,引导学生观察小磁针在不同位置的偏转方向,总结出磁场具有方向性。 在探究磁场方向和磁感线分布的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如在探究影响小磁针偏转方向的因素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磁体的磁极位置,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借助类比法,将磁场与学生熟悉的电场、水流等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磁场的抽象概念,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例如,将磁场对磁体的作用类比为电场对电荷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磁场力。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磁感线、分析常见磁体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磁场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图像进行理解。例如,让学生根据铁屑在磁场中的分布情况,绘制出相应的磁感线分布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生活中丰富的磁现象(如磁悬浮列车、指南针导航等)和科技领域中磁场的应用(如核磁共振成像、粒子加速器中的磁场应用)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科技中的重要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养成规范操作实验仪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的良好实验习惯。例如,在实验中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小磁针的偏转角度和方向,不篡改数据。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团队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凝聚力。例如,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磁场分布的实验中,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分析讨论。 介绍我国古代在磁现象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探索热情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磁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这是学习磁场相关知识的基础。通过大量的实验演示(如小磁针在磁体周围的偏转实验、磁极间相互作用实验)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