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8730

21.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025-2026学年沪科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同步课件(30页PPT)

日期:2025-10-0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69708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1.1,物理,PPT,30页,课件,同步
  • cover
21.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二十一章 能源、材料与社会 沪科版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21.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列举常见的能量形式,如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光能等,并清晰描述其特点。 熟练分析各种生活、生产场景中能量的转化过程,理解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深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该定律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案例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现象到抽象规律的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能量相关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能量观和守恒意识,认识到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常见能量形式的识别与特点。 能量的转化过程分析。 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二)教学难点 对能量守恒定律中 “守恒” 概念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在复杂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的分析。 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看似能量 “消失” 或 “产生” 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包含多种能量利用场景的视频,如汽车行驶、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水、水电站发电、手机充电与使用等。 提问引导:“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能量利用现象。汽车行驶需要消耗汽油的能量,太阳能热水器能把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水电站可以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那么,能量究竟有哪些形式?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在转化过程中又遵循着怎样的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二)新课讲授 1. 常见的能量形式(10 分钟) 理论讲解: 教师通过列举实例,依次讲解常见的能量形式: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以运动的汽车、高处的物体、拉伸的弹簧为例,说明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它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等因素有关。以加热水时水的温度升高、物体摩擦生热为例进行讲解。 电能:介绍生活中各种用电设备,如电灯、电视、冰箱等,说明电能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化学能:以燃料燃烧、食物在人体内消化为例,讲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就是化学能。 光能:以太阳发光、灯光照明为例,说明光具有能量。 互动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其他具有不同能量形式的物体或现象,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2. 能量的转化(15 分钟) 实验演示: 实验一:演示滚摆实验。让滚摆上升和下降,引导学生观察滚摆的运动状态和高度变化,分析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实验二:用酒精灯加热铜丝,然后用铜丝接触火柴,使火柴点燃。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酒精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通过热传递转移给铜丝,最终使火柴获得内能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案例分析: 展示生活中的其他案例,如电风扇工作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案例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并进行总结归纳。 小组讨论: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哪些能量转化的例子?能量转化有什么特点?” 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