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8756

20.1初识电磁波课件(23页PPT)-2025-2026学年沪科版(2024)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10-0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852249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1,九年级,物理,2024,科版,-2025-2026
  • cover
20.1初识电磁波 第二十章 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沪科版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20.1 初识电磁波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电磁波的产生原理,理解变化的电流能够产生电磁波。 清晰阐述电磁波的传播特点,包括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以及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熟练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 \(c = \lambda f\) 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理解抽象的电磁波概念,提高知识迁移和类比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电磁波相关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特点。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概念及其关系。 (二)教学难点 理解电磁波的抽象概念以及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的过程。 对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类比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 分钟)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电磁波的场景图片,如手机通话、WiFi 上网、电视信号传输、微波炉加热食物等。 提问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机能够让我们随时随地与他人通话、上网,电视可以播放精彩的节目,微波炉能快速加热食物,这些神奇的现象背后都离不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那就是电磁波。大家想不想知道电磁波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呢?” 由此引出本节课课题 “20.1 初识电磁波”。 (二)新课讲授 1. 电磁波的产生(12 分钟) 实验演示: 教师将导线一端连接到感应圈的一个接线柱上,另一端靠近放电针,使感应圈产生高压。 学生观察到放电针产生火花,同时用收音机靠近实验装置,会听到收音机发出 “咔咔” 的声音。 原理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收音机发出声音的原因,讲解当感应圈产生变化的电流时,在周围空间就会产生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传播到收音机处,被收音机接收,从而使收音机发出 “咔咔” 声,由此得出变化的电流能够产生电磁波。 进一步通过动画演示,详细展示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的过程: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引起周围电场和磁场的变化,这种变化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联系生活: 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变化的电流会产生电磁波,例如电脑、电视等电器设备在工作时,内部电路中的电流都是变化的,都会产生电磁波 。 2. 电磁波的传播(12 分钟) 真空传播实验: 教师演示真空罩中手机接收信号的实验。将一部手机放在真空罩中,用另一部手机拨打真空罩中的手机,学生观察到虽然真空罩中没有空气,但手机依然能够接收到信号,屏幕亮起并有铃声响起。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结论,并介绍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 \(c = 3??10^{8}m/s\) ,与光速相同。 介质中传播: 教师讲解电磁波不仅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还能在空气、水等介质中传播。以手机信号在水中传播为例,介绍不同介质对电磁波传播速度和强度会产生影响。 展示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波传播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3. 波长、频率和波速(12 分钟) 概念讲解: 波长:教师通过水波的示意图类比,讲解电磁波的波长概念。在水波中,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同理,在电磁波中,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也叫做波长,用符号 \(\lambda\) 表示,单位是米(m)。 频率:以摆锤的摆动为例,摆锤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就是摆动的频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