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93902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2168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河南省,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节,2章第,必修,确山
  • cover
【教学主题】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知识梳理】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1)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2)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3)类型: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刺激 神经中枢 条件反射 与机体未接触 大脑皮层 非条件反射 与机体接触 除大脑皮层外的神经中枢 3、反射弧:(1)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各部分的功能: 【注意】感受器指传入神经末梢; 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反射的过程:感受器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传出神经 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 5、兴奋: (1)概念: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形式(神经纤维上):电信号(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膜电位:①静息电位:内负外正,与K+外流(协助扩散)有关。 ②动作电位:内正外负,与Na+内流(协助扩散)有关。 【注意】 ①K+浓度:细胞内高于细胞外; ②Na+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 (2)膜电流: ①形成: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②局部电流方向:(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3)传导形式:电信号。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4)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鞘经过多次分枝,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每个轴突末端有多个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有突触小泡。 (2)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内是组织液。 (3)神经递质:① 存在部位: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与突触小泡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高尔基体。 ② 分泌结构:突触前膜。 分泌方式:胞吐。 ③种类:兴奋性和抑制性2种。 ④受体:位于突触后膜,具有特异性。 ⑤作用: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⑥去向:作用后被分解。 (4)传递过程: (5)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受体的结合需要一段时间),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6)传递特点:单向的,即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7)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注意】①信号转换: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 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 ②兴奋传导方向:在同一个神经元中是双向的;两个神经元之间(突触)是单向的;在反射弧中是单向的。 ③兴奋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8、神经中枢: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它们的神经元组合成了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 (2)各级中枢的功能: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脑干:呼吸中枢。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3)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关系: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