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测评(二) 1.C [解析] 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①说法错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是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措施,不是五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主观目的,③不符合题意。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体现了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彰显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②④符合题意。 2.C [解析] 我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而不是一切权益,①错误。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守护安全清朗的网络空间,表明我国国家政权担负着专政的职能,②正确。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打击电信诈骗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③正确。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④错误。 3.D [解析] 开展2024“@国务院 我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建议”网民建言征集活动,有利于政府作出科学决策,没有体现党科学执政,A不符合题意。充分听取人民意见切实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等,但公民没有决定权,B说法错误。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是公民当家作主,C说法错误。开展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充分听取人民意见,说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D符合题意。 4.B [解析] 人大代表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国务院组织法,可知国务院由全国人大产生,要受其监督,①正确。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大代表行使了审议权,但不涉及质询权,②排除。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而不是职能部门,③排除。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表决通过法律,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④正确。 5.B [解析] 人大代表向相关机关部门负责人提问,要求给予答复,这是人大代表行使质询权的具体表现,①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公众参与度的问题,②排除。通过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活动,群众和人大代表们真切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应有答复,这说明该活动能够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③正确。人大代表捍卫人民利益,而非公民利益,排除④。 6.C [解析]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行使了监督权,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利于促进法律的实施,维护法律权威,②④正确。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①错误。材料体现监督权,不涉及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③不符合题意。 7.A [解析] 民盟围绕中共中央关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部署和工作重点,发挥智力优势,完善和用好“三个系统”,深入扎实开展调研,就民主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政策建议信。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民主党派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①③符合题意。材料的主体是民主党派,不是人民政协,②不符合题意。民主党派中央接受中共中央的政治领导,不是组织领导,④说法错误。 8.D [解析] 政协没有决策权,A错误。人民政协对国家大政方针进行协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不符合题意。人大制度优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政协委员们提出分级诊疗、促进消费和保障劳动者权益等建议,表明政协委员积极建言咨政、凝聚共识,D正确。 9.B [解析] 30年来,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数万名援藏干部人才奋战在西藏各地,助力西藏从摆脱绝对贫困到推进高质量发展。2023年,西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中多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人民生活极大改善。这说明开展对口援藏有利于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①④符合题意。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前提和基础,②排除。③说法夸大,排除。故本题选B。 10.C [解析] 材料强调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不体现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①不符合题意。该村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打造“微网格+服务”品牌,将联户对象分级,开展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