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9301

10.1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课件(共42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441181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1,视频,八年级,法治,道德,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第十课 国家利益至上 第一课时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学习目标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1 2 政治认同: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意义、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容;理解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深化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责任意识: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3 4 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要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情境引入 2024年9月底,黎巴紧张局势升级,在黎中国公民和机构面临的安全风险急剧上升。遵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外交部牵头紧急召开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会同有关部门、驻外使领馆、地方人民政府密切协作、海空接力,完成了在黎215名中国公民和19名外籍家属的转移撤离行动。这是继2011年利比亚护侨撤侨、2015年也门护侨撤侨、2022年乌克兰护侨撤侨以及2023年苏丹护侨撤侨等多次海外护侨撤侨行动后,又一次圆满完成的中国公民护侨撤侨行动。 新厦门号的船员 迎接侨胞们上船 情境引入 通过这次行动,中国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而坚定的信号———无论何时何地,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维护海外公民的合法权益,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应有担当。100多年前,我们的同胞在自己的国土上,需要到洋人的教堂来躲避炮火;如今,我们撤侨的汽车上仅张贴一面国旗,在战火纷飞的国家就能安全撤离。才100多年就能有这样的转变,中国人真的很了不起!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 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清华大学救国会在《告全国民众书》中悲愤地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 结合历史知识,谈谈你对“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的理解。 一二·九运动中 的学生游行队伍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 日军占领沈阳 反动军警镇压北平爱国学生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加剧,企图吞并华北五省。1935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如“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脱离中国政府的管辖,成为第二个“满洲国”。华北地区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形势岌岌可危,战争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社会秩序被严重扰乱,学校也难以幸免,学生们无法再安心地在书桌前学习。 华北五省自治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 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和妥协退让的态度。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青年学生率先觉醒,并组织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游行示威活动。“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表达了青年学生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和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慨,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勇于担当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决心。 对伟大的祖国,我们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绝不允许祖国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 探究新课堂 活动二 探究与分享 “国”字原作“或”,字形像以“戈”守卫“口”。后来在“或”的周围加“ ”构成“國(国)”字。 结合“国”字的由来和生活经验,分析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探究新课堂 活动二 汉字“国”的演变历程 探究新课堂 活动二 最早,甲骨文的“国”字从戈从口。戈是当时的主要武器, 口表示土地。二者结合表示以武力保卫自己的土地。金文演变为“或”形,还是会意字,左边的圆圈是人口,下面加一横,仍象征疆域领土,右边还是“戈”,表示武器。篆文为了与“或”相区别,在外部增加了“ ”代表疆域。隶变后基本定型为“國”,简化后为“国” 人口 武器 田地 疆域 探究新课堂 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