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9355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全章习题课件(共5份打包)2025-2026学年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69186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章,打包,八年级,2024,学年,2025-2026
    (课件网)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3 熔化和凝固   1. 熔化和凝固   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是一 个 热过程。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是一个 热过程。 固 液 吸 液 固 放   2.晶体和非晶体 比较项 晶体 非晶体 定义 ① 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固体 ② 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熔点与凝固点 ③ 熔点和凝固点 且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④ 熔点和凝固点 特点 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改变 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改变 有 没有 有 没有    熔化和凝固   例1 传统文化如图所示,糖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时 先将特制的糖放在锅里加热 成高温糖汁,再取糖汁,经过吹、 搓、拉、捏、团等娴熟技法对糖进行塑形,加上外界气温较低,制作过 程中糖汁将 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小玩具。(均填物态变化 名称) 熔化 凝固   知识点拨 判断物态变化的关键是分清初态和末态,熔化是从固态 变为液态;凝固是从液态变为固态。    拓展训练   1.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属于凝固的 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 夏天,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 秋天,植物园内的雾的形成 D. 冬天,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E. 湿地公园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F. 屋檐下冰锥的形成 A DF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例2 科学探究某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海波和石蜡熔 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前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的顺序安装实验器材。 自下而上   (2)如图甲,实验应选用 (选填“大块”或“小块”)固体, 把装有海波或石蜡的试管放入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 质 ,这种实验方法叫做 法。 小块 受热均匀 水浴   (3)当海波的温度达到42 ℃时开始计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海波的 温度及状态,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作 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9 50 51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4)分析图像可知,海波在温度达到 ℃时开始熔化,在熔化 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海波全部熔化为液体后,继续加热, 温度 。 48 不变 升高   (5)停止对液态海波加热,让它慢慢冷却,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海波 的温度和状态,最终根据所得数据作出海波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海波开始凝固时的温度是 ℃;海波 在凝固过程中,继续放热,温度 ;海波全部凝固为固体后,继 续放热,温度 。 48 不变 降低   (6)图丁、戊分别是此小组绘制的石蜡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 像。分析图像可知,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在凝固过程 中,温度 。 升高 降低   知识点拨 (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此要自下而上地组 装器材。   (2)实验中为了使固体物质受热均匀可进行的操作:①采用水浴法加 热;②选用颗粒较小的固体物质;③使用搅拌棒搅拌。    晶体和非晶体   例3 跨学科如图是甲、乙两物质某时段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B ) B A. 两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 B. 甲的熔点为50 ℃ C. 甲在凝固过程中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D. 甲是非晶体,乙是晶体   知识点拨 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关键:看是否有熔点或凝 固点,即图像中是否有一段水平线。    拓展训练   2. 下列各组物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A ) A. 固态水银、铁、海波 B. 食盐、沥青、玻璃 C. 冰、松香、雪花 D. 萘、铜、沥青 A   1. (2024·广东)《淮南子·俶真训》记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