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9884

202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专题07:2025年中考名句默写模拟题精选(学生版+解析)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6318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考,2026年,解析,学生,精选,模拟题
    备战202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7:2025年中考名句默写模拟题精选 中考古诗词默写必备高频考查名句梳理表 主题 名句 出处 赏析 爱国情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此句以磅礴的气势直抒胸臆,展现出诗人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 道出死亡乃人生必然,语气慷慨;“留取丹心照汗青” 则表明诗人愿以自己的赤诚之心,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光辉的一笔,表达了对国家的绝对忠诚,是爱国精神的千古绝唱,极具感染力与震撼力。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两句词生动地体现了词人渴望为国家完成统一大业,实现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了却君王天下事” 彰显出对君主、对国家的责任感;“赢得生前身后名” 则表达了希望凭借功绩在生前获得荣耀,在身后留下美名的期许。然而结合全词,也暗含着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无奈,情感复杂而深沉。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诗人虽年迈体弱,困居在孤寂的村庄,却丝毫不为自己的处境而哀伤,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为国家守卫边疆。“僵卧孤村” 描绘出诗人凄凉的生活状态,“不自哀” 却笔锋一转,凸显其豁达心境;“尚思为国戍轮台” 直接表明爱国之志,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展现出炽热而坚定的爱国情怀,令人动容。 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诗人在旅途中,看到北归的大雁,触景生情,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思念,进而联想到借大雁传递家书。“乡书何处达” 以疑问语气,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牵挂与渴望沟通的急切心情;“归雁洛阳边” 则借大雁这一意象,将抽象的思乡之情具象化,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漂泊游子对故土的眷恋。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在暮色苍茫之时,诗人伫立江边,望着浩渺的烟波,不禁发出 “乡关何处是” 的深沉叩问,将浓浓的乡愁融入苍茫的景色之中。“烟波江上” 营造出朦胧、迷茫的氛围,与诗人的愁绪相互交融,情景相生,深刻地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惆怅与迷茫,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在宁静的春夜,诗人听到《折杨柳》的笛声,这笛声如同触发情感的开关,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无限思念。“折柳” 在古代文化中常象征离别与思乡,“何人不起” 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这种思乡之情的普遍性,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使诗句具有广泛的感染力。 友情送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此句突破了传统送别诗中哀伤、缠绵的格调,以豁达的胸襟和高远的意境,表达出真挚的友情不受距离限制的深刻哲理。即使友人远在天涯,只要彼此心意相通,就如同近在身边。诗句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成为表达深厚友情的千古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人通过劝友人再饮一杯酒这一简单而细腻的动作与话语,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牵挂以及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尽一杯酒” 看似平淡,实则饱含深情,暗含着对友人此去前路漫漫、孤独无依的忧虑,也体现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桃花潭水的深度与汪伦对自己的情谊进行对比,以 “深千尺” 极言潭水之深,却仍比不上汪伦的送别之情,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两人友情的深厚与真挚,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极具感染力,成为赞美友情的经典之句。 哲理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诗句描绘了在山峦重叠、水流曲折的困境中,以为无路可走时,突然出现柳绿花红的村庄这一奇妙景象。既生动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