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0269

10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4467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 cover
诵汉字,见童趣,品美境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本课有两首古诗,《池上》和《小池》。前者叙事,刻画了一个天真无邪“偷采白莲”的小娃形象;后者写景,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带领学生体会汉字背后的意境,初步整体感受古诗内容。例如《池上》“采”字的学习,结合字理和动作演绎,感受童趣;《小池》里体会“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妙用,呈现优美宁静又充满生机的夏日图。 课文简析: 本课有两首古诗,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五言绝句《池上》和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叙事,后者写景。《池上》中,白居易用其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尤其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小池》一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 这两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对仗工整,适合学生吟诵积累。教材中还给每首诗配上了中国画,诗画内容一一对应,意境悠远,增添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字理识字等方法了解“撑、采、藏、踪迹、浮萍、泉、荷、露”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复习学过的古诗《江南》和《静夜思》,板书并齐读课题。 2.教学“首” (1)指导书写“首”: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强调书写难点(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自”的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学生临写,评价反馈。 (2)知道“首”是表示数量的量词,还可以说“一首歌”“一首曲子”等。 (3)课题中的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圈出来,读一读。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诗人白居易带来的《池上》。板书“池上”,齐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小娃撑小艇”动画,教师配乐读诗。 2.自由读古诗: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逐句检查朗读,随机生字正音。 (1)关注“撑”、“艇”后鼻音,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2)关注“踪”平舌音,卡片认读词语“踪迹”、“藏踪迹”,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关注“萍”后鼻音,卡片认读词语“浮萍”,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自由把诗句连起来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读出诗的节奏。 板块三:图文结合,感知诗意 1.初知大意: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齐读诗句,理解和识记“采”。 学生看字形,并和老师一起演示动作,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学生当当小娃,来演一演偷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兴奋的心情。 (3)指导朗读,指名读,加动作读,齐读。 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齐读诗句,了解和识记“踪迹”、“浮萍”。 “踪迹”: ①出示雪地上留下的动物脚印图片,说说这都是谁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_____是_____留下的踪迹。 小结:踪迹和脚有关,怪不得“踪”是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