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强化练(五) 基因的本质的综合分析 1.A [解析] 生物界具有多样性,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储存多样遗传信息的能力,而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极其多样,具备遗传物质的特点,A正确;沃森和克里克依据DNA衍射图谱和四种碱基的含量比例,经过多次尝试最终构建了DNA的结构,B错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艾弗里等运用“减法原理”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2.B [解析] 模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则标记的应该是DNA,故应选择②32P标记的T2噬菌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则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故应选择④35S标记的T2噬菌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3.B [解析] DNA中G—C之间是三个氢键、A—T之间是两个氢键,G—C碱基对比例越高,DNA分子越稳定,A正确;根据碳原子的位置可知,DNA单链中有羟基和磷酸基团的末端分别称为3'端和5'端,B错误;不同生物的DNA具有特异性,但其基本组成单位都是4种脱氧核苷酸,C正确;双链DNA分子中,含氮碱基与脱氧核糖的数量相等,D正确。 4.D [解析] G-四联体螺旋结构由单链DNA螺旋而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元素组成为C、H、O、N、P,A、B正确;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成单链,单链DNA可能形成立体的G-四联体螺旋结构,C正确;DNA双螺旋结构中A=T、C=G,所以(A+G)/(T+C)的值等于1,而G-四联体螺旋结构只有一条DNA单链,所以G-四联体螺旋结构中(A+G)/(T+C)的值不一定等于1,D错误。 5.B [解析] 若DNA分子中碱基G所占比例为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G=a、A=T=1/2-a,故DNA分子中碱基T所占比例为1/2-a,A正确;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双链DNA的特异性表现在(A+T)/(G+C)的比例上,双链DNA的(A+C)/(G+T)=1,B错误;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如果一条链上(A+T)/(G+C)=m,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m,C正确;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A+G)/(T+C)=0.5,其互补链中(T+C)/(A+G)=0.5,故其互补链中(A+G)/(T+C)=2,D正确。 6.B [解析] 若大肠杆菌DNA分子A从头到尾进行单向复制,所需复制时间为48 502÷105×60≈29 s,由图可知DNA是双向复制的,故时间远小于29 s,A正确;蛙的红细胞可进行无丝分裂,存在DNA的复制,可以发生D、E、F过程,B错误;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在DNA子链上)等,C正确;大肠杆菌和哺乳动物体内的DNA分子可双向复制,子链合成方向为5'→3',D正确。 7.A [解析] 该模型最多含有220个碱基对,其中100个A—T碱基对、120个C—G碱基对,由于A—T碱基对、C—G碱基对的数目已经确定,因此理论上能搭建出的DNA分子模型种类数少于4220种,A错误;每个A—T碱基对含有2个氢键,每个C—G碱基对含有3个氢键,因此氢键总数为100×2+120×3=560(个),B正确;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关系,因此该模型一条链的下端是磷酸基团(即5'端),则另一条链的上端也是磷酸基团(即5'端),C正确;该模型最多含有220个碱基对,即最多含有44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在形成的DNA双链中,嘌呤总数和嘧啶总数的比是1∶1,D正确。 8.C [解析] 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精原细胞中,每个DNA均为一条链含3H标记,另一条链未被标记,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共有8条(一条染色单体被3H标记),A错误;次级精母细胞中着丝粒未分裂时,一条染色体含2个DNA,其中只有1个DNA一条链含3H,即一条染色体中仅一条染色单体含3H,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2条染色体随机移至两极,所以产生被3H标记的精细胞有2~4个,B错误;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有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