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强化练(七) 遗传、变异的综合应用 1.D [解析] 从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判断,“京红1号”单体系统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法鉴定,A、B正确;从染色体数目上来看,单体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n-1,则单体植株产生的正常配子(n)∶异常配子(n-1)=1∶1,故“京红1号”单体系统自交时,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或雄配子,故理论上子代中含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个体2n∶(2n-1)∶(2n-2)=1∶2∶1,但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均缺失个体(染色体数为2n-2)不能存活,所以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植株应占1/3,C正确,D错误。 2.D [解析] 以Aa为父本,与aa杂交,已知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存活,正常来说子代中应该没有有色籽粒,因为含A的花粉不能存活,但是出现了10%的有色籽粒,说明发生了变异,若正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突变为A,则后代为有色籽粒,但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远达不到10%,A错误;若缺失染色体上的基因A突变为a,则后代不会出现有色籽粒,B错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情况下,含有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存活,C错误;若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则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有色籽粒,D正确。 3.C [解析] 甲与易感个体杂交,F1全部是易感病类型,所以甲的抗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乙与易感个体杂交, F1全为抗病,判断乙的抗病基因为显性基因,设甲品种的相关等位基因是A、a,乙品种的相关等位基因是B、b,则野生型基因型为AAbb,甲基因型为aabb,乙基因型为AABB,故两实验F1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两者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表型及比例为抗病∶易感=1∶1,A、B正确;甲与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如果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表型及比例为抗病∶易感=(9+3+1)∶3=13∶3,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性状分离比不是13∶3,C错误;实验一F2中抗病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二F2中抗病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2,两实验F2的抗病个体杂交,实验一中F2抗病个体产生的配子为ab,实验二中F2的抗病个体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Ab=2∶1,所以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2∶1,表型及比例为抗病∶易感=2∶1,D正确。 4.C [解析] 该种蟋蟀的雄性个体中含有8对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X),雌性个体含有8对常染色体和两条相同的性染色体(XX),若要测定该种蟋蟀的基因组,应测定9条染色体(8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A错误;基因b使精子死亡,则基因型为XbO的雄性个体无法产生含Xb的精子,因而该种蟋蟀群体中不可能存在复眼异常的雌性个体(XbXb),B错误;杂合正常眼雌性个体XBXb和异常眼雄性个体XbO杂交时,父本产生的含Xb的精子全部死亡,故后代只有雄性个体,且正常眼(XBO)和异常眼(XbO)的比例为1∶1,C正确;双杂合褐色复眼正常雌性个体(AaXBXb)和黑色复眼异常雄性个体(aaXbO)杂交,雌配子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AXB∶AXb∶aXB∶aXb=1∶1∶1∶1,由于含aXb的精子全部死亡,只有aO一种雄配子,故后代只有雄性个体,没有雌性个体,雄性个体的性状比例为1(AaXBO)∶1(AaXbO)∶1(aaXBO)∶1(aaXbO),D错误。 5.A [解析] 该动物中的重接杂合子含有一条重接染色体,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条,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因此重接杂合子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9个(21-2=19)正常四分体,但有可能产生正常配子,A正确;图中的13号染色体与17号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由于脱离的小残片最终丢失,因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也发生改变,B错误;在重接纯合子中,由于两条13号染色体与两条17号染色体分别进行了重接,因此细胞中含有40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两条重接染色体进行正常分离,导致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的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