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0783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1课时 课件(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必修2

日期:2025-09-2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73858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二,必修,人教,生物,学期,-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问题探讨 1.胡杨死亡后,为什么很长时间都没有腐烂? 胡杨能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可顽强地在荒漠中生存繁衍。然而,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一些远离水源的胡杨也难逃死亡的厄运。这些死亡的胡杨虽历经烈日和荒漠的摧残,却依然傲立于大漠,其枝干往往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奇特造型。 讨论 荒漠中缺乏水分,分解者数量很少,因此死亡后的胡杨无法被快速分解。 问题探讨 胡杨能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可顽强地在荒漠中生存繁衍。然而,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一些远离水源的胡杨也难逃死亡的厄运。这些死亡的胡杨虽历经烈日和荒漠的摧残,却依然傲立于大漠,其枝干往往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奇特造型。 讨论 2.有研究表明,长有胡杨的荒漠土壤一般比草原的贫瘠,这是为什么? 荒漠中生产者的种类与数量很少,能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就少;消费者与分解者也少,物质循环缓慢;土壤中可供分解者分解的动植物遗体等很少,且分解速度较慢,因此土壤中积累的营养物质很少;而且,胡杨还会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因此,长有胡杨的荒漠土壤比草原的更为贫瘠。 呼气的时候,呼出了很多二氧化碳分子,这些二氧化碳分子离开你后,会开始怎样的旅行? 食物 人体的细胞呼吸 CO2 植物的光合作用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在自然界中:CO2(主要存在形式)、碳酸盐 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 一、碳循环 碳元素的存在形式: 在生物体内:含C有机物 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等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大气中的CO2库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煤 石油 分解者 溶解 摄食 一、碳循环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溶解 光合作用 ①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将二氧化碳等转化为有机物; 生产者 ②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一、碳循环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呼吸作用 摄食 ①摄食:将前一营养级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 ②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消费者 一、碳循环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分解者 分解作用: 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分解者 一、碳循环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等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煤、石油 其他途径 一、碳循环 1、过程 一、碳循环 大气中的CO2库 燃烧 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 作用 生产者 消费者 摄食 微生物的 分解作用 呼吸 作用 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排遗物 泥炭、煤、石油 化石燃料 分解者 CO2 CO2 CO2 CO2 CO2 含碳 有机物 增加至温室效应 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水圈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随之增加。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局部短缺,水圈中的二氧化碳也能及时进入大气。 海洋对碳循环的调节: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化石燃料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摄食 燃烧 分解作用 大气中CO2库 水圈中的CO2库 一、碳循环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2、碳循环的形式: ——— CO2 非生物环境 (CO2 和碳酸盐) 生物群落 (有机物)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一、碳循环 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 有机物 5、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一、碳循环 4、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思考: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破坏碳循环的平衡 大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