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材 内容 分析 本节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及时为人体输送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且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些物质的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首先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有利于学生建构结构与功能观。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心脏工作的过程介绍体育运动与心肌、心脏搏动的关系,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小资料”介绍心脏起搏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关注心脏健康。 学情 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心脏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教学中进行直观教学,利用心脏的模型和视频,让学生充分感知。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培养学生有意识的观察能力、有意识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学习 目标 1.通过观察动物(猪)心脏解剖视频或模型,能说出心脏的结构。(生命观念、探究实践) 2.通过观察心脏工作过程的视频,能说出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过程。(科学思维) 3.基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认识心脏的功能,认同体育锻炼能提升心脏功能。(态度责任)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 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让学生把手放在胸部左侧,能说出心脏的位置;通过视频以及其心脏模型,小组讨论交流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合教材第118页图4-35,说明心脏跳动的特点,以及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特点。 评价方法: 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能否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课堂练习:评价他们的分析能力,以及学以致用。 总结性评价:设计心脏结构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掌握的情况。 评价指标: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本课涉及的心脏内容;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是否在小组合作中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学生是否能把心脏板书归纳完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 习 活 动 设 计 活 动 设 计 导入:大课间以及体育课在跑步时,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 观看心脏的有关视频 2.请将你的手按住胸部左侧,感受一下心脏的跳动,并说出心脏的位置。 亲身体验,谈感受 通过视频以及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一: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 展示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图,引导学生总结: 心脏的位置:位于胸腔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 形状:像桃 大小:本人拳头 (区分心脏左右,偏向心尖的一侧为左侧) 认真观察图片,尝试总结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通过观察与总结,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学习任务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观看视频,阅读116页“观察与思考”,结合心脏模型,小组完成以下讨论题: ①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推测心脏具有什么功能? 推测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所以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②从心脏壁的薄厚来看,心房和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③心脏四个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观看视频,请学生说出各结构名称,并总结四个腔的特点:上房、下室,同侧相通、左右不通 归纳:根据示意图,逐一指出四腔所连的血管。 左心房———肺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