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开展低碳行动 单元达标2025-2026学年化学北京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客观事实与对应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糖块放入水中慢慢“消失” 分子不停运动 B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 分子间有间隙 C 金刚石硬度比石墨大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A.A B.B C.C D.D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木炭与O2反应可生成CO2,也可生成CO B.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C.木炭与O2生成CO的过程放出热量 D.木炭与O2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3、下列药品组合最适合用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 A.浓盐酸、石灰石 B.稀硫酸、大理石 C.稀盐酸、碳酸钠粉末 D.稀盐酸、石灰石 4、制取、收集CO2并验证相关性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 C.收集CO2 D.验证CO2不支持燃烧 5、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用于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6、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 7、“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中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科学家们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实现这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 B.反应前后共有2种氧化物 C.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 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和原子个数改变 8、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潜水艇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 ) ①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 ②实验室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③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④反应前后部分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 9、“雪碧”中含有某种气体,打开“雪碧”瓶,把从其中逸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雪碧”中逸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10、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 B.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 C.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 D.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 11、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 C.实验后向装置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熄灭时瓶内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12、下列关于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镁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B.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黑色固体 D.金刚石和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