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94205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27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137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文版,八年级,下册,单元,27课,醉翁亭记
  • cover
27.醉翁亭记 教学目的   1 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 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3 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教学重点: 1 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 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了解作家作品,诵读课文,疏理文意(1、2段), 导入: 作者简介: 欧阳修: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字永叔,号醉翁,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提倡“文从字顺,务去陈言”。 又号“六一居士”: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老翁 解决生字词: 请给下列词注音 壑 潺潺 晦 肴 蔌 觥筹 伛偻 四.初读课文: 五.疏通文章: (一)一二组朗读第一段: 1、 学生提出翻译中遇到的疑问,集体解决。 重点字词:环 壑 名 蔚然 翼然 临 自谓 意 重点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赏析内容: 亭周边的环境: 环滁皆山———琅琊山———有亭翼然 远 ——— 近 面 ——— 点 亭名的由来: 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山水之乐) 3、堂上背诵: (二)三四组朗读第二段: 1、 学生提出翻译中遇到的疑问,集体解决。 重点字词:幽 晦 若夫 芳 暝 秀 重点句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赏析内容: 第二段是如何写景的?写了什么景?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春)——— 乐亦无穷 佳木秀而繁阴(夏) 风霜高洁 (秋) 水落而石出者(冬) 3、堂上背诵。 六.布置作业:背诵1、2段;做《阅读感情》本课基础识记和整体感悟部分。 第二课时 理解文章3-4段内容,堂上背诵。 检查1、2段背诵情况: 学习第三段: 学生朗读: 疏理文章: 重点词语:负 于 伛偻 渔 肴 蔌 酣 丝 觥筹 颓然 重点句子;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赏析: 第三段写游宴,共写了多少幅画面?请给这几个画面起一个小标题。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游山之乐) 学习第四段: 学生齐读第四段: 疏理文意: 重点词语:已而 阴翳 去 乐 谓 重点句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3、赏析: (1)出现了7个“乐”字,其实写了多少中乐? 禽鸟之乐 众人之乐 太守之乐 (2)为什么要写禽鸟和宾客之乐?有一句话表现了作者复杂感情,是哪句?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既知禽鸟之乐,又乐众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 主旨:醉能同其乐 理解主旨: 贯穿全文始终的感情,体现在哪一个字上?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 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乐”:山水乐、游人乐、禽鸟乐、太守乐 五.作业:背诵三四段,巩固一二段背诵。 第三课时 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中心,探究写作特色 一、理清全文思路: 醉———乐 与民同乐 探究: 1、小组讨论欧阳修“醉能同其乐 ”的感受。 太守之乐不仅在于自然景色之美,更重要的还在于与民同乐的这一文章主旨,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同时也曲折地反映了他由于政治上失意,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可倾诉而又难以排遣的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