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2130

第21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共46张PPT)--2026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日期:2025-09-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133800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一轮,纲要,历史,中外,必修,统编
  • cover
(课件网) 2026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程标准】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及货币情况。(选择性必修1)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国近代史(1840-1949) 1.社会性质: 2.历史时期: 3.主要矛盾: 4.革命任务: 5.时代主题: 6.历史线索: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爆发———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外国资本主义 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 人民大众 反侵略(反帝)反封建 追求民族独立、实现中国近代化 政治民主化 法制化 经济工业化 市场化 思想理性化 科学化 生活城市化 文明化 侵略史; 抗争史; 探索史; 近代化史。 侵略史———1840-1949年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 近代化史———发展资本主义,以谋求国家富强 抗争史、探索史———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7.政权更迭: 晚清政府(1840-1912)→南京临时政府(1912)→北洋政府(1912-1928)→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阶段特征(1927———1937)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1.1927.9,宁汉合流标志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1928年继续北伐和东北易帜 形式上统一全国;发起改定新约运动,取消不平等条约,收回部分关税自主权。 2.共产党逐渐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革命重心逐渐从城市转向农村;围剿 与反围剿是双方的主要军事斗争形式,长征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中国革命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 3.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 1.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税制改革等措施使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2.官僚资本则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膨胀,聚敛起巨额财富 3.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进行根据地建设,出现新民主主义经济,巩固了根据地政权。 20世纪20年代末,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高考备考:方向 1.趋势: 2.方式: 3.重点: 4.热词: 1.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2.共产党政权、经济建设和武装斗争; 3.长征的历史意义等。 高频考点,选择题、材料题都有考查,可重点复习党史 1.国民党统治的确立及其性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货币金融、关税自主与个人所得税及经济、文化事业。 2.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红军长征 线索:一条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两次危机: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三次重大会议: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 宁汉合流、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公务员制度建立、法币、关税自主、个人所得税、南昌起义、右倾机会主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古田会议、“左”倾错误、长征、遵义会议、长征精神、道路探索、制度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官僚资本。 考点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结合选择性必修1) 形式上统一 宁汉 合流 “东北易帜” 一党专政 “训政” 宪政 外交 对苏联: 对英美: 对日本: 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继续北伐,日本制造“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 标志 1928年年底,张学良通电,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影响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内容 实质 时间 评价 1928年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选必1P15) 五权分立、党掌握政权 代表大地主大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