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程标准】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1976 1978 徘徊时期 十一届 三中全会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20世纪80年代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2017 中共十九大 新时代 巨大 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新时期 时空坐标 【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了解各时段的史实,使学生感知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进程及伟大成就。 【唯物史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史料实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正确认识特色道路形成的原因。 【历史解释】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内容,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家国情怀】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不断开拓进取的结果,体会制度自信。 学习目标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一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政治上:文革后的两年里,经济仍停滞,“两个凡是”的错误仍在延续 思想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 ◎《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论员文章 1978年 实质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文革”以来左倾错误的继续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指导思想 2.主要内容 3.意义 政治 经济 思想 组织 放弃“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 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强调民主法制,拨乱反正;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转折一:阶级斗争→经济建设 转折二:“左”倾→实事求是 转折三:民主法制遭践踏→拨乱反正 ①是建国以来党的伟大转折点;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邓小平在会上发表讲话 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如何保持社会政治安定? 原则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表现 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 陆续得到平反 ②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 等恢复了名誉 ③国家改正了 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 ④将 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 ⑤支持 ,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重申侨务政策 意义 ①有效的调动了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 ②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冤案要昭雪,假案要纠正,错案要平反。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人民日报》(1978年1月15日) 党、政、军机关干部 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 错划右派分子 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 民主党派恢复活动 四、八二宪法 总结历史: 1981年6月 修订宪法: 1982年年底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科学总结……,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