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3337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过过关检测(含答案)

日期:2025-10-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10541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五,自然环境,整体性,差异性,单过,过关
  • cover
第五章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欧洲传统民居自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的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差逐渐变小 B.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 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2.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 ) A.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象泉河流域位于西藏阿里地区西南部的札达谷地(古湖盆),其发源于冈底斯山南麓,河谷南北两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阿依拉日居山脉高度超过5000m,基部最低海拔约2900m,两侧高大山体上形成了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下图分别示意札达两侧高山带和象泉河河谷植被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札达象泉河河谷两侧山体海拔在4600~5900m时,形成的植被垂直带谱依次是( ) A.荒漠带-荒漠草原带-高山草甸带-高山稀疏植被带 B.高山灌丛草原带-高山草甸带-高山稀疏植被带-多年冰雪带 C.荒漠带-荒漠草原带-高山稀疏植被带-高山草甸带 D.荒漠草原带-高山稀疏植被带-高山草甸带-多年冰雪带 4.影响札达象泉河河谷到两侧山体植被垂直带谱依次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水分 ②热量 ③光照 ④土壤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札达象泉河河谷地带植被的主要特点是( ) A.枝叶粗,生长茂盛 B.呈垫状,群落复杂 C.植株矮,覆盖度低 D.植株高,根系发达 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22°30′-22°55′N和102°03′-102°36′E,以山地为主,区内相对高差2000多米,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水源涵养为目的的区域。其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以垂直演替为主。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随地势升高,从3.5%逐渐递增到近15%;以水平演替为辅,由南至北为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或黄棕壤。下图示意沿该自然保护区中部东南—西北向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生态系统构成的主体应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季雨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山地针叶林 7.随地势升高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升高,主要是由于( ) A.气温越来越低 B.降水越来越多 C.植被越来越多 D.土层越来越厚 雪线是指在气候变化不大的若干年内,最热月积雪区的下限,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下图为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雪线最高区域雪线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日照强 B.坡度陡 C.降水少 D.海拔高 9.下列对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西部地区—北高南低 B.全国—东南高,西北低 C.青藏地区—内高周低 D.全国—西南高,东北低 枞阳县地处安徽省中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多在160m,森林类型为典型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其中,马尾松—麻栎混交林是由麻栎入侵马尾松林形成的。下图为不同坡向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麻栎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马尾松—麻栎混交林( ) A.灌木层物种坡向差异较大 B.林下植物生存环境更好 C.草本层西北坡向物种更多 D.土壤有机质来源更单一 11.造成该地灌木层物种数西北坡多于东南坡,草本层则相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 A.光照强度 B.大气环流 C.风力大小 D.地形地势 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