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分式 2.1分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2.掌握分式约分的方法,了解什么是最简分式,能将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3.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4.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形成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难点:掌握分式约分的方法,能将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回顾】 教师活动:引领学生们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性质,并提出问题. 思考:分数是否相等?为什么? 预设:,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分数的分子、分母都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 预设: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一般地,对于任意一个分数,有,(c≠0) ,其中a,b,c是数. 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式是否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分式的基本性质吧!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分数基本性质相关内容,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自然引出对分式基本性质的探究,为新知识学习搭建认知桥梁,降低理解难度. 【探究新知】 【做一做】 填一填: , (2) (c≠0), 预设:(1)3,16;9,1; (2)c;5 【思考】 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对于分式,下列两个式子成立吗? , . 预设:成立. 【抽象】 实际上,对于分式,若h不为0,则 从右到左看①式,可以发现: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同一个不为0的多项式,所得分式与原分式相等. 从左到右看①式,可以发现: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除以它们的一个不为0的公因式,所得分式与原分式相等.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同一个不为0的多项式(或除以它们的一个不为0的公因式),所得分式与原分式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填空巩固分数基本性质,“思考”环节类比引发对分式性质的猜想,“抽象”得出分式基本性质.循序渐进,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究过程,培养类比推理与归纳能力. 【思考】 下列关于分式的等式是否成立 为什么 解:(1)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除以 1,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得 即.成立. (2)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 1,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得 即.成立.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关于分式等式是否成立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刚学的分式基本性质进行推理验证,加深对性质的理解与运用,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强化对分式符号变化规律的认知. 【做一做】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预设:由于5x=5·x,x2 3x=x·(x 3),于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 【抽象】 像这样,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即分子与分母都除以它们的公因式),叫作分式的约分. 在小学就已知道,如果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数,那么称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 类似地,分式经过约分后得到,约分后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由此引出下述概念: 如果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那么称这个分式是最简分式. 【说一说】 下列哪些分式是最简分式 (1) , (2) ,(3),(4) 预设: 是;(2)不是,有公因式a-1;(3)不是,有公因式x;(4)不是,有公因式m+n. 注意:判断分式是否是最简分式,看分子分母有没有公因式. 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让学生运用分式基本性质填空,经历约分过程,再经“抽象”归纳出约分和最简分式概念,最后“说一说”巩固概念,培养学生运算与辨析能力,加深对分式相关知识的理解. 【应用新知】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