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3652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家校联动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434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南省,第一次家,解析,试卷,历史,测试
  • cover
高二家校联动第一历史测试卷 一、单选题(15题) 1.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周人既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开国之初,建兄弟之国十五……后王之子弟,亦皆使食岩内之邑。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此与政治文物之施行甚有关系,而天子诸侯君臣之分,亦由是而确定者也。”王国维意在强调周王朝( ) A.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对立统一 B.助力早期国家形态的发展完善 C.保障其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D.建立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体系 2.下表为西周采诗观风制度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知,采诗观风制度( ) “天子五年一巡守(狩)……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礼记·王制》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耆、艾修之,然后王斟酌焉。” 《国语·周语上》 A.蕴含了原始民主的色彩 B.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正确 C.体现了儒家的民本理念 D.拓宽了官员选拔的途径 3.秦汉时期,御史大夫虽然和丞相同列三公,但二者的地位并不平等:丞相金印紫绶,秩万石;御史大夫则银印青绶,秩中二千石。但御史大夫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拥有监察弹劾丞相的权力。据此可知,秦汉时期的三公制度( ) A.有效减少了决策失误 B.缓解了官僚群体内部矛盾 C.大大削弱了外朝相权 D.有力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 4.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了有关粮食等物资出入管理的简牍,其侧面多见用书刀刻上表示数字的刻齿符号。经研究,刻齿符号所表示的数字与简牍文书中所记数量相符。这些刻齿符号的使用( ) A.体现了行政管理的严密 B.保障了政令传递的有效性 C.适应了贸易发展的需要 D.表明了文书体例的规范化 5.西汉昭帝时,领尚书事霍光将御史大夫寺迁出宫。到汉宣帝时,其为打击霍氏势力,需要让御史大夫魏相入宫议事,不得不给其加官“给事中”。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 A.内外朝的制度性分野 B.决策与行政的合一趋势 C.封建皇权的日益衰退 D.尚书台成为了行政中枢 6.下面为“洪武九年至十年(1376———1377年)诏令摘编表”。该表中的诏令反映出( ) 时间 诏令 洪武九年闰九月 “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中书省实际上只剩下右丞相胡惟庸一人) 洪武十年六月丁巳 “诏臣民言事者,实封达御前” 洪武十年六月丙寅 “命群臣,大小政事,先启皇太子,裁决上闻”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中书省性质发生变化 C.内阁权力的萎缩 D.民众政治参与度提升 7.《史记》载,王温舒任广平郡都尉期间“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他们只要干得好,就可免其罪。因此“盗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汉武帝听闻,迁王温舒为河内太守。这( ) A.埋下了秩序崩坏的祸根 B.顺应了巩固大一统的需要 C.改变了人才选拔的规则 D.造成了对监察体系的破坏 8.东汉时期,宗族虽然不再是基本社会单位,但还是同宗共祖的祭祀单位和经济互助单位,士人的生活离不开宗族的依托。如士人周党尽管有“家产千金”,但因其年幼且父亲早逝,不得不“为宗人所养”。反过来,士人也承担着壮大宗族声望和势力的重任。这一现象( ) A.埋下了地方势力坐大的隐患 B.表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 C.彰显了汉代基层治理的完善 D.反映出社会救济的主体发生了变化 9.如表是史籍中所载的唐朝天宝至广德年间的编户数据变化统计表。对其变化原因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时间 编户数(户) 资料出处 天宝十三年(754) 9619254 《旧唐书》卷9 至德元年(756) 8018710 《唐会要》卷84 乾元三年(760) 1933174 《通典》卷7 广德二年(764) 2933125 《旧唐书》卷11 A.税制改革引起民户大量流动 B.安史之乱造成唐朝实际人口锐减 C.政治颓败使得统计数字失实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