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3715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10-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61807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8课,冷战,国际格局,演变,教学课件,27张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Q:战争真的远去了吗?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 标 要求 1、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与过程。 2、知道世界多极化的表现与影响。 3、认识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与影响。 时间坐标 二战结束;雅尔塔体系确立 1945 苏联解体 1991 华约组织建立 1955 杜鲁门主义 1947 北约组织的建立 1949 不结盟运动 1961 日本、欧共体崛起 1970 苏联入侵阿富汗 1979 美、苏签署中导条约 1987 冷战开始 两极格局形成 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多极力量的成长) 冷战(1947—1991):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集团之间逐渐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两极格局(1955—1991):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对抗)。 (一)冷战概念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二)冷战背景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④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梳理美苏冷战的背景。 ①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②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存在严重冲突与对立 ③战后美国称霸世界野心急剧膨胀,全球扩张,将苏联视为称霸世界障碍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战时同盟关系失去存在的基础。 (2)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冲突是美苏变为战后对手的重要原因。 (3)美苏争霸世界的国家利益严重冲突是主要原因。 思考点:美苏为何从战时的盟友变为敌后对手? (三)冷战的表现 阅读教材,梳理美苏冷战对抗的具体表现。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北约 华约 地缘 政治 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分裂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宣读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 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 指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美国率先挑起了冷战 (三)冷战的表现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2.马歇尔计划 二战后西欧经济面临崩溃,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此起彼伏。这种状况使美国政府意识到,“共产主义是在贫困和不满的土壤里蔓延和滋长的”,为了“遏制”苏联全球扩张主义,防止西欧 “变质”,无论如何也要稳定欧洲、复兴欧洲。于是美国政府出台了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指出“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在苏联某杂志。 财政贷款 (三)冷战的表现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3.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1)分别指出北约与华约成立的时间、成员国以及总部所在地 (2)指出北约与华约的性质和影响 性质:以美苏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影响: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华约的建立),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为什么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 ①美国及其盟国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②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尼等。 (三)冷战的表现 小专题:两极格局的形成 (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55“华约”)。 (2)认识: ①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②有些国家处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