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5141

【学霸提优】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总结

日期:2025-09-3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3184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学霸,提优,教科,科学,四年级,上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总结 第1课时《听听声音》 我们周围的声音多种多样,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狗叫、猫叫、马嘶鸣等是动物的叫声;风声、雨声、雷声等是自然界的声音;歌声、读书声、机器轰鸣声等是人类生产生活声音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科学词汇描述声音。 第2课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拉伸、按压橡皮筋时,橡皮筋不会振动,没有发出声音;弹拨橡皮筋时,橡皮筋有明显振动,并发出了声音。所以,橡皮筋的声音是由它的振动产生的。 2.用手抓住正在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它的振动会立即停止,声音不再产生。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地做往返运动。 4.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在振动。 6.吹竖笛的时候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空气在振动。 7.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以波的形式,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物质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是因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所以航天员在太空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3.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说明音叉在振动。将音叉浸入水中,通过水槽我们能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够传播声音。 4.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物质,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但是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效果是不同的。把耳朵贴在桌面上比耳朵不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桌面的声音更清晰,说明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空气强。固体传声的效果最好,液体传播声音效果次之,气体传声的效果最差。 5.“土电话”是通过线绳传播声音的,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做土电话时,要将线绳绷紧。 第4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是重要的听觉器官,人耳的结构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2.耳朵的结构及作用 耳朵的结构 作用 外耳 耳廓 收集声音 外耳道 传递声波到中耳 中耳 鼓膜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小骨 传递振动到内耳 内耳 耳蜗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听觉神经 传递听觉信号到大脑 3.鼓膜的作用是产生振动;它的特点是很薄而且有弹性,我们可以用气球皮模拟鼓膜。 4.听诊器上的头可以感受振动;听诊器上的胶管相当于外耳道,可以将声音传递到耳朵里。 5.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阻断声音的传播等 第5时《声音的强与弱》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声音的轻重不同称为声音的强弱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我们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时,可以研究声音强弱与振动的幅度之间的关系。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或纸屑的目的是更清楚地观察到鼓面的振动情况。悬挂一个轻小的球靠近音叉,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音叉振动的幅度的变化。小球被弹得越远,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小球被弹得越近 ,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小。 4.轻轻拨动钢尺,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5.用不同的力拨动橡皮筋,用力越大,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第6时《声音的高与低》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2.我们可以用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并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