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5608

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练习测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14607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中华民国,试卷,练习,建立,资产阶级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练习卷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分数_____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1. 回答第Ⅰ卷时,将选择题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选择题答题表格中。 1. 回答第Ⅰ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答案 1. “先生之功伟哉,首介革命,创造共和,抱定三民五权,到底力行弗懈,虽未全偿夙志,大名宇宙已昭垂。”这是文化界名人送给某伟人的挽联,该伟人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陈独秀 D.李大钊 2. 20世纪初,革命文章通过报刊传播。1907年,《新民丛报》刊文称:“革命论盛行于中国……其旗帜鲜明……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口谈革命。”上述现象( ) A.为五四运动爆发创造了条件 B.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C.为辛亥革命奠定了舆论基础 D.加剧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3.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写道:“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据此可知,孙中山倡导民生主义旨在( ) A.为政治革命获取广泛支持 B.摆脱欧美列强的经济控制 C.落实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规避欧美贫富分化的弊端 4.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文中“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是指( ) A.结束了封建帝制 B.完成了民主革命 C.传播了共和思想 D.稳定了社会秩序 5. 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 A.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结束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标举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 6. 下侧漫画《望“风”而起》描绘了1911年的中国时局。画面中的“风”来自( ) A.南京 B.北京 C.南昌 D.武昌 7.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抗争。将下列文献序号与相应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 c鸦片战争 A.①-a②-b③-c B.①-a②-c③-b C.①-b②-c③-a D.①-c②-b③-a 8. 中华民国建立后采用民国纪年,结束了汉武帝时代开始的帝号和年号并用的纪年方式。这有利于民众感受到( ) A.帝制时代的终结 B.传统文化的精华 C.学习西方的决心 D.实业救国的思潮 9. 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是指( )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推翻了封建制度的统治 C.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0. 如图是1916—1925年北洋政府财政支出预算表。导致军费支出增加是因为当时( ) A.军阀割据混战 B.抗击列强侵略 C.卷入一战旋涡 D.镇压农民起义 11. 20世纪前半期,是中国近代的动荡时期。我们可以把“辛亥革命”“创立中华民国”“袁世凯 窃取革命果实”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四部分内容概括成以下哪组关键词( ) A.武装革命、民主共和、转移权力、国家分裂 B.师夷长技、民主共和、转移权力、军阀混战 C.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复辟帝制、国家分裂 D.武装革命、君主立宪、复辟帝制、军阀混战 12. 造成下表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时间 变化 中国农户 191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