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5629

周测5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统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与军事(原卷版+ 解析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374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周测,纲要,中外,必修,编版
  • cover
周测5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统———宋元时期的政治与军事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1-12题每题3分,13-20题每题4分,共68分) 1.(2024·白城九校联考高一期中)宋太祖赵匡胤兴起于五代藩镇割据之后,对骄兵悍将给专制统治造成的巨大危害有着直接的感受,因此其在夺取政权后,针对将、兵中的不利于专制主义的各种因素采取措施,如“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纤细靡遗,至于“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材料意在说明,宋太祖(  ) A.注重规范文武官员管理 B.削弱割据势力效果不佳 C.被迫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D.吸取教训制定防范之策 2.(2025·陕西部分学校高一期中)北宋规定,枢密院和三衙分别掌握调兵权和统兵权,地方上的将领要受到枢密院和三衙的双重领导;战时,军队由枢密院调发,朝廷通过三衙临时调派将领统率,给以都部署、招讨使等头衔;战毕,则兵回原属地,将领回原来岗位。这些规定(  ) A.开创了分权制衡的先例 B.适应了皇权专制的要求 C.实现了兵农合一的目的 D.落实了崇文抑武的政策 3.(2024·宜昌协作体高一期中)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惟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一遇凶岁……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禁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贼”。宋太祖的这一主张(  ) A.说明“崇文抑武”政策被废弃 B.旨在缓和北宋社会阶级矛盾 C.体现了强干弱枝的治国思想 D.促使国家财政负担不断加重 4.(2024·保定六校联盟高一期中)宋神宗时,王安石主导一系列改革得到很高的评价,得以在哲宗时“配享神宗皇帝庙庭”,但南宋建炎初年,又“罢安石配享神宗庙庭”。这一变化说明(  ) A.王安石变法没有实际功效 B.时代变化影响人物评价 C.南宋社会缺乏改革的精神 D.人物评价逐渐科学理性 5.(2024·韩城高一期中)庆历新政失败之后,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将形势危急的根源归结为“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并提出通过效仿先王来推动改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这些言论间接说明当时(  ) A.世人留恋前朝 B.儒学实现复兴 C.改革阻力较大 D.阶级矛盾尖锐 6.(2024·抚顺协作校高一期中)南宋时期,宋孝宗欲对金国用兵,大臣中有人主张议和,有人主张开战。孝宗犹豫不决,最终决定先派使者与金国谈判。在谈判期间,朝廷严令大臣不得私自议论此事。这反映了南宋时期(  ) A.对外策略存在争议难决 B.朝堂礼仪规范执行严格 C.军事行动缺乏充分准备 D.君主权威受到严重挑战 7.(2024·广州天河高一上期末)契丹人建立政权后便开始自称“北朝”,将中原的后晋政权称为“南朝”;北宋时期,辽积极主张与宋朝互称“北朝”和“南朝”;西夏以辽为北朝,宋为南朝,自认为“西朝”。该现象反映了(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民族矛盾的消失 C.政权并立的结束 D.草原习俗的弱化 8.(2024·安庆高一上期末)金代猛安谋克包含众多民族,构成较为丰富。除了女真族之外,还吸纳了契丹人、奚人以及辽东地区的汉人和渤海人等族群,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不同民族间的共同发展。这(  ) A.助长了猛安谋克户的堕落风气 B.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 C.阻碍了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进程 D.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稳定 9.(2024·新乡高一上期末)金朝的皇帝经常在朝堂上与大臣们讨论国家大事,讨论的事务包括农业生产、水利工程、科举制度等诸多方面。这些讨论内容(  ) A.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 B.反映了金朝的民主制度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体现了金朝的封建化倾向 10.(2024·玉林高一上期末)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期,重视人才对国家的建设,“以汉族人刘秉忠为总设计师,阿拉伯人亦黑迭儿丁为总工程师打造大都”;同时他对汉文化、汉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