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时 树立法治观念 认识到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掌握树立法治观念的含义和要求。 建议用时:15分钟 1 “如果社会是一条船,法律就是让船得以一路向前的舵;如果社会是一棵树,法律就是让树存活的根。”这告诉我们( ) A. 只要不违法就可以不受法律约束 B. 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C. 法律是人们生活中唯一的行为规范 D. 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2 (2024威海期末)“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 A. 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B. 法律主要靠人们内心的信仰保证实施 C. 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 D.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3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 ) ①发自内心地拥护法律 ②敬畏和信仰法律 ③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④制定和执行法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 (2024无锡期中)从下面漫画《知法懂法》我们可以获得的启示是( ) ①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②要自觉树立法治观念 ③要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④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 2025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贵州省在全省组织开展以“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的“民法典宣传月”系列活动。举办此次活动有利于( ) A. 快速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 B. 使所有公民都能遵纪守法 C. 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D. 坚持法律至上,杜绝违法犯罪行为 6 2025年2月,江苏省金湖县人民法院院长带队来到金湖县某学校,以“法治护航成长 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为该校七年级700余名师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法治能量。 课堂上,该人民法院院长结合初中生特点,围绕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如何保护自己远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等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为同学们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引导同学们切实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法治观念,坚决向不法行为说“不”。 (1) 请你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课后,学生们表示“开学第一课”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同学们纷纷倡议要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你打算怎样做? 建议用时:15分钟 7 “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也易于变为狂信。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启示我们( ) A. 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法律 B. 法治意识已铭刻于每个人的内心 C. 要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法律 D. 树立法治意识就是强制遵守、服从法律 8 (2025西安三模)某市交通警察走进校园开展“交通安全”普法活动,宣讲了以下内容: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车辆以100公里的时速行驶时,每秒钟会驶出28米左右,如果分心两秒钟,车辆就能驶出将近60米,容易发生危险。 交通警察的宣讲让我们认识到( ) ①上述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需要全民共同执法加以应对 ②要珍爱生命,增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③上述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需要接受刑罚处罚 ④要发自内心地敬畏法律,自觉规范行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9 生活在法治国家,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作出贡献。作为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 ) A. 学习法律知识,做到严格执法 B. 正确理解法律,坚守法律底线 C. 敢于主持正义,制裁非法行为 D. 积极宣传法律,保障司法公正 10 树立法治观念,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