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6255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专练2 项目化学习

日期:2025-09-2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8070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转化,项目,专练,利用,材料,2章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专练2 项目化学习 一、垃圾分类实践 1.(2025九上·衢州期末)为了进一步保护环境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成为了我市的一项重要工程,某校科学学习小组对垃圾处理等开展了实践活动。 (1)任务一:填埋处理 塑料垃圾自然降解速率很慢,若用填埋处理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有的还会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CO2)及恶臭气体如氨气(NH3)、硫化氢(H2S)等(空气中极少量的氢气对该反应影响忽略不计)。 由此分析,该塑料垃圾中含有的元素一定有   (写元素符号)。 (2)任务二:焚烧处理同学们在实验室采用相对封闭的装置焚烧某种含C、H、O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提出猜想】废气中可能含有CO2、CO、H2O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无水CuSO4为白色固体,遇水会变蓝色。 【进行实验】拉动装置F处的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点燃D处的酒精灯,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 A中的实验现象为白色固体变蓝;D中的实验现象为   ;B和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废气中存在CO2、CO、H2O。 (3)【反思评价】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装置F处的大号注射器,除了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科学小组通过研究发现:不论用填埋处理还是焚烧处理,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大家感受到了垃圾分类的积极意义。 【答案】(1)C、H、S、N (2)黑色固体变红 (3)Ca(OH)2+CO2=CaCO3↓+H2O (4)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据此推测该塑料的成分; (2)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产物解答; (3)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分析。 【解答】(1)塑料垃圾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 二氧化碳(CO2)及恶臭气体如氨气(NH3)、硫化氢(H2S)等 ,生成物含有C、N、S、H、O等元素,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O),O可能来自环境中的氧气或塑料本身,所以该塑料垃圾中一定有含有的元素有C、N、S、H; (2)根据结论可知,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则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那么D中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色; (3)装置B中,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是空气污染物。装置F处的大号注射器,除了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塑料垃圾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 二氧化碳(CO2)及恶臭气体如氨气(NH3)、硫化氢(H2S)等 ,生成物含有C、N、S、H、O等元素,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O),O可能来自环境中的氧气或塑料本身,所以该塑料垃圾中一定有含有的元素有C、N、S、H; (2)由实验结论为废气中存在CO2、CO、H2O可知A中的实验现象为白色固体变蓝色(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D中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色(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装置B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是空气污染物。装置F处的大号注射器,除了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2.(2024·浙江期中)在实验室,小科在封闭的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