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专练5 技术、工程与社会 一、资源循环利用 1.(2025九上·衢州期末)为了进一步保护环境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成为了我市的一项重要工程,某校科学学习小组对垃圾处理等开展了实践活动。 (1)任务一:填埋处理 塑料垃圾自然降解速率很慢,若用填埋处理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有的还会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CO2)及恶臭气体如氨气(NH3)、硫化氢(H2S)等(空气中极少量的氢气对该反应影响忽略不计)。 由此分析,该塑料垃圾中含有的元素一定有 (写元素符号)。 (2)任务二:焚烧处理同学们在实验室采用相对封闭的装置焚烧某种含C、H、O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提出猜想】废气中可能含有CO2、CO、H2O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无水CuSO4为白色固体,遇水会变蓝色。 【进行实验】拉动装置F处的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点燃D处的酒精灯,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 A中的实验现象为白色固体变蓝;D中的实验现象为 ;B和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废气中存在CO2、CO、H2O。 (3)【反思评价】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装置F处的大号注射器,除了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科学小组通过研究发现:不论用填埋处理还是焚烧处理,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大家感受到了垃圾分类的积极意义。 2.(2025·拱墅模拟) 对印刷电路板蚀刻废液(主要成分为 CuCl2和HCl)的资源化利用有如下方法: 方法一:用废铝屑为主要原料回收蚀刻废液中的铜并生产AlCl3,其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方法二:用碳酸钠溶液与蚀刻废液制备杀菌剂碱式碳酸铜,其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小乐在实验室模拟上述方法,回答问题: (1)反应A中,生成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进行反应A时需远离火源,其原因是 。 (2)反应B的装置如图所示,为减少副产物的生成,合适的加料方式为:将M溶液缓慢滴入N溶液中。则M溶液为 (选填“蚀刻废液”或“碳酸钠溶液”)。 (3)检验固体b是否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是 。 3.(2023九上·临平期中)杭州亚运会,在亚运史上首次由“数字人”参与开幕式点火仪式,也是首次使用源自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CH4O)作为主火炬塔“潮涌”的燃料,实现主火炬在循环使用期间的零排放。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某条反应路径的微观示意如下: (1)甲醇属于 (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在上述过程中,若有44g二氧化碳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可生成甲醇 g。 (2)甲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燃烧过程的能量转化主要是燃料中的 能转化为热能。 二、科学技术 4.(2024九上·柯桥期中)2024年4月25日晚我国“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空间探索事业的重要进步,为未来的空间站建设和技术验证提供了支持。 (1)火箭制造用到了钛合金材料,你认为钛合金应具有的优点是 (写一点)。已知钛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镁和铁之间,下列验证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中,可行的组合是 (填字母)。 (2)火箭发射的推进剂含有偏二甲肼,燃烧时反应为C2H8N2+2N2O42CO2+4H2O+3X,则X为 。 (3)为提高供电能力,神舟十八号飞船的主电源储能电池由镉镍电池更改为锂离子电池,电池放电过程中能量转化关系为 (4)宇航员呼吸产生的CO2,采用氢氧化锂吸收的方式处理,结合图1分析,选用氢氧化锂而不用价格更便宜的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 (5)航天员预计要在天宫空间站生活半年,期间约需氧气480kg。图2是水气整合系统,其中“氧气生成系统”的原理是电解水,通过“萨巴蒂尔系统”处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