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1956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 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初级阶段 1978年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复习导入 社会性质 过渡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国际: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的出路也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 材料一:1965年,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的41倍,1978年,美国的人均 GDP是中国的76倍,并且差距呈现继续扩大趋势。 材料二 :西德一个露天煤矿,年产煤5000万吨,只有2000名职工。而国内,年产5000万吨煤大约需要16万名工人,相差80倍。法国一个钢铁厂年产钢350万吨,职工7000人;而武汉钢铁公司年产230万吨,有6.7万人。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为什么)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为什么) 政治因素 以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落后 人民生活困难 思想文化因素 比较保守和落后 (2)国内: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文革结束时,中国政治上混乱;经济上停滞;文化上摧残。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房子 车子 票子 1.当今社会的“三大件”是什么? 2.“三大件”的变化得益于什么? 新课导入 在中共党的领导下开创并发展了中特,进行了改革开放,雄辩的证明了只有中特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进程和取得的成就,感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重点) 2、坚定中国特色改革开放道路,明确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难点) 3、学生通过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改革 :对内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改革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知识拓展:何为改革开放 特别提醒:改革开放有两个脉络,一是改革脉络,二是开放脉络。改革和开放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改革≠社会变革 2、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两大脉络) 起步阶段 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逐步深化阶段 1978(开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2 十四大和南方谈话 20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现在 探究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2-P33,找出各个阶段其“改革”的措施和“开放”的措施分别有哪些?以时间为横轴绘制改革开放历程图。 二、改革开放的进程 1、改革开放的开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文革结束,中国处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必须解决纲领路线问题 1978年12月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2)内容: (3)意义: (1)时间: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起步阶段(1978-1992年) 改革 率先 突破 重点 转移 开放 关键 步伐 格局 形成 二、改革开放的进程 2、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两大脉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