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年级半月考试题( 历史 ) 测试时长: 70 分钟 使用时间:2025年9月20日 总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1、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2、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 ) 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 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3、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一认识反映了( )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4、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 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6、表2为 1883—1885年清朝中央政府和地方当局所借外债统计表(单位:库平两)。 表2 年份 借款名称 贷款者 数额 1883 广东海防借款1 汇丰银行 1 000 000 1884 轮船招商局借款 天祥等洋行 678 000 广东海防借款2 汇丰银行 1 000 000 广东海防借款3 汇丰银行 1 000 000 沙面恤款借款 汇丰银行 143 000 滇桂借款 宝源洋行 1 000 000 1885 福建海防借款 汇丰银行 3 589 781 广东海防借款4 汇丰银行 2012500 援台规越借款 汇丰银行 2 988 862 神机营借款 怡和洋行 5000000 据表2可知,当时清朝( ) A.洋务派着力兴办工业 B.国家财政濒临崩溃 C.地方争夺财政控制权 D.面临严重边疆危机 7、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8、1895~1898年间,强学会、知耻学会、粤学会、保国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纷纷成立。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 ) A.中央权力的下移 B.救亡路径的求新 C.革命力量的发展 D.社会转型的完成 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表2 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篇) 甲 722 乙 287 丙 614 丁 96 太平天国运动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