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 2.3 压强 知识点一、压力的作用效果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力产生的条件:只有相互接触且又发生挤压的物体之间才有压力 3、方向: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即垂直于受力面且指向被压物体。 4、大小:压力并非都由重力产生,因此压力的大小并不一定与重力大小相等,有时甚至无关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甲 乙 丙 比较甲组和乙组,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比较乙组和丙组,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强: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公式———通常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那么 变形公式:F = pS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Pa)。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注】对压强单位的认识 一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Pa 一块平放的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03Pa 坦克的履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05Pa 成年人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对压强计算公式的理解 公式 无论对于固体、液体还是气体产生的压强都普遍适用 公式中的受力面积S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那部分面积,而不一定是受压物体的表面积 应用公式 计算时,力的单位要用N,面积的单位要用 m ,压强的单位要用Pa 知识点二、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强的方法 保持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 保持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 保持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 保持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 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知识点三、液体压强 1、原因: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探究液体压强的存在 提出问题 固体会产生压强,液体是否也会产生压强?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将水注入管内约处时橡皮膜向外凸出,将水注入管内约处时橡皮膜向外凸出更明显 竖直玻璃管下端插入水下时,橡皮膜向内突出 结论 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液体的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3、压强计 作用 比较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 构造图示 工作原理 当橡皮膜受到外力作用而向里凹陷时,U 形玻璃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因此可通过两侧高度差来反映压强的大小,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压强越大 【注】实验前,用手按压橡皮膜,观察压强计玻璃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进而判断压强计是否漏气。 4、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可比较实验B和D)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可比较实验A、B和C)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该处的压强也越大(可比较实验D和E) 5、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p为液体压强,ρ为液体密度,g=9.8 N/kg,h为液体深度 6、两公式的区别与联系:P=F/S是压强的定义式,也是压强的计算公式,无论对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适用的;P=ρgh是通过公式P=F/S推导出来的,只适合于计算液体和特殊固体(规则柱状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的压强,推导过程如下: 【辨析比较】压强的定义式和液体压强公式p =ρgh的区别与联系: 压强的定义式 液体的压强公式p =ρgh 适用范围 普遍适用 一般适用于液体 决定因素 压力和受力面积 液体的密度和深度 计算顺序 先计算压力,后计算压强(利用) 先计算压强(利用ρgh),后计算压力(利用F = pS) 联系 (1)液体的压强公式p =ρgh是根据液体的特点,利用定义式推导出来的。(2)在特殊情况下,用公式和p =ρgh均可计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