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9573

1.3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七上地理

日期:2025-09-2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64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学年度,2026,2025,地球,教学设计
  • cover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等,并能够解释自转所产生的昼夜交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理解地球自转对人们作息时间与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解释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昼夜交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解释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昼夜交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教学准备】 准备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等可以作为光源的物品、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结合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及其相关教材图片,让学生思考: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 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概念 【教师活动】手持地球仪,在教室内边走边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并思考地球自转的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地球自转示意”图,总结地球自转的概念。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地球自转运动,并结合出示的“地球自转示意”图,说出自己理解的地球自转概念,结合教师的总结,掌握准确的地球自转的概念。 【承转】结合刚才演示的地球自转运动和屏幕上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同学们能说出地球自转的中心及其方向吗? 2.地球自转的特点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地球自转示意”简图,与学生一起总结地球自转的特点。地球自转的中心是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让学生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并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完成学习任务单中任务一的第1题。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之前在天气晴朗的清晨、正午和黄昏测量记录的校园内旗杆的影长,完成任务一中的第2题,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埋下伏笔,同时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地球自转示意”简图,掌握地球自转的中心、周期及方向等。结合自己演示的地球自转和之前测量记录一日内的校园内旗杆的影长,完成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承转】通过我们之前测量记录一日内的校园内旗杆的影长活动可知,地球自转造成的旗杆影子从早到晚呈现“长→短→长”的变化规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理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呢? 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活动】结合学生的回答和教材第21页的图1.18“昼与夜”分析,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十分遥远,当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时,光线几乎是平行的。太阳光照在不透明的地球表面,被照亮的半球处于白昼,是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处于黑夜,是夜半球。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交替,即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图中的虚线示意的是昼与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又称晨昏圈。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各是一个半圆弧,晨线的东边是昼半球,昏线的东边是夜半球。了解晨昏线,便可知图示区域中经度不同的地方出现了时间的差异,有的正迎来黎明,有的正值中午,有的则正值子夜,即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经度不同的地方产生了时间的差异。不同时间段,人们从事的活动一般不同,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任务二。 【学生活动】读教材第21页中的图1.18“昼与夜”,结合教师的讲解和生活实际,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现象,并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 【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21页图1.18,指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组织学生完成学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