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0791

12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课件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36011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作者简介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都是传诵千古的山水名篇,其风格雅淡、文字清丽,堪与山水诗媲美,此二文被人誉为“骈文双璧”。 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小品文即小品,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 本文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都是传诵千古的山水名篇,其风格雅淡、文字清丽,堪与山水诗媲美,此二文被人誉为“骈文双璧”。 文体知识 答谢中书书 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tuí yù 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谈论赞赏的。巍峨的高峰插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交辉: 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指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 俱: 译: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四季常存。 四季。 都。 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消散 太阳将要落山了。颓,坠落。 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 实: 欲界之仙都: 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确实 复: 与(yù) : 奇: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又。 参与,这里指欣赏。 这里指奇山异水。 重点字词 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词多义 欲:①夕日欲颓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①自非亭午夜分 ②自康乐以来 (将要、就要) (欲望、七情六欲) (如果) (从)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作动词,辉映)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文中具体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些?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理清课文结构 一、总写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总结全文, 呼应开头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总分总 四季之景 晨昏之景 二、分写 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全文围绕哪个字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