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版)八年级 上 道德与法治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5.2 诚实守信 新知导入 从曾子杀猪的故事中,你对诚信有了怎样的认识? 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守承诺。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恪守诚信这一准则,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 道德修养: 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体现我们的内在修养与道德品质,做到言行一致。 法治观念: 了解诚信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增强法治意识,理解失信不仅是道德问题,严重时需承担法律责任。 自学导航: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38-P41,思考以下问题,时间5分钟。 1.什么是诚信 2.诚信的重要性是什么 3.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 生活观察 期末考试时,学校决定设立“诚信考场”,组织学生自愿报名,报名的学生提前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在考场中,老师只负责强调考试纪律、分发和回收试卷等事宜,考试开始后即离开考场,学生在考场内答题全凭自律自觉。 你会报名参“诚信考场”的考试吗 为什么 会。因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 探究新知 诚信是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道德要求。 以下不同行业的经营故事说明了什么 面包店:老板老张用新鲜食材、严控卫生,橱窗公示 “质量问题无条件退款” 服装店:老板小李以次充好卖劣质服装,抵赖退货要求,口碑崩塌,生意濒临倒闭。 药店:药店老板坚持为顾客提供准确的用药指导,绝不推销不必要的药品。 探究新知 这对建设诚信社会、规范经济秩序、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民法的“帝王条款” 情境思考: 1.你从民法典的规定中得出什么认识? 诚信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诚信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过程中,讲诚实、重诺言、守信用。 2.《民法典》对诚信原则作出多处规定,这有何重要意义? 探究新知 1.什么是诚信(教材P38-39) (1)含义: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守承诺。 (2)道德角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道德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 (3)法律角度:诚信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诚信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过程中,讲诚实、重诺言、守信用。 阅读感悟 1936年4月,一支红军部队行军经过杜正云居住的村子时,将一位病重的小战士托付给杜正云的外公、爷爷和大伯等人照料,他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表示一定尽力照顾好这位小红军。虽然积极救治,小红军还是病故了。杜正云的家人按照当地习俗将其安葬并按时祭扫。在长辈们去世后,杜正云成为第三代忠实的守墓人。杜正云一家三代,用几十年的守护、践行着革命老区的忠诚。2015年,杜正云被授予“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称号。 思考: 杜正云一家三代守护小红军墓的事迹带给你哪些感悟? 真诚待人,积极履行承诺,诚信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是一种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体现了我们的内在修养与道德品质 探究新知 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 情境思考: 刘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警示? 当 “专利神童” 神话遇上诚信与公平的拷问 2025 年 5 月,一篇介绍重庆大学大四学生刘某的文章引发网络热议,文中称其作为本科生发表 SCI 期刊论文 14 篇,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3 项 。然而,随着事件发酵,质疑声不断。经调查,刘某系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其 14 项发明专利中第一发明人均非她本人,且在最早申请专利时她尚处初中阶段。在其发表的 SCI 论文中,也多为第三、第四作者,且多数论文作者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