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1323

【学霸题优】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单元重难点梳理课件--人教版(2024)生物八上(共30张PPT)

日期:2025-09-2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16111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生物,单元,人教,30张,2024,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 八年级 生物(人教版) 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上 0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并树立“生态平衡”的意识。 2、能够建构、理解和分析生态系统结构的功能模型,如食物链、食物网、能量金字塔和碳循环示意图。能够收集、分析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参与讨论和实践保护环境的措施。 3、认识到维护生态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成为生态安全的维护者。 02 单元整体框架 单元整体框架 03 重难点梳理 重难点1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①难点详解:这是本章最核心、最抽象的概念。容易将二者混淆。 ②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以太阳光的形式进入生态系统,被生产者固定后,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向下一营养级传递。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会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大部分能量,因此能量无法循环。 重难点1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③物质循环:特点是全球性、循环往复。物质(如碳、氮、水)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进行循环。例如,二氧化碳被生产者吸收,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又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返回无机环境,可以被重新利用。 ④联系: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驱动物质循环的动力。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对点练习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丙→甲→乙→丁 B.甲和乙是消费者 C.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 成了生态系统 D.乙捕食甲后,只有物质流入乙体内 D 重难点2 食物链的规范书写 ①难点详解:书写食物链是分析生态系统的基础。 ②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绝不能是动物或人。 ③箭头方向:箭头指向捕食者,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例如:草 → 兔 → 狐。 ④不包括: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细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阳光、土壤)。 对点练习 下列关于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链中反映的是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和被食形成的营养联系 B.所有的动物都是食物链中的消费者 C.食物链中的生物数量基本不变,有利于生态平衡 D.在“蘑菇→兔子→狼”这条食链中,蘑菇是生产者 A 重难点3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①难点详解:难以理解“一定”和“限度”的含义。 ②核心: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网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越容易维持稳定。 ③限度: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如环境污染、大规模物种灭绝)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且往往难以恢复。 对点练习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如图所示,若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甲的个体数量增加,则可能会引起(  ) A.乙的数量减少 B.丁的数量减少 C.乙和丙的数量都减少 D.乙、丙、丁的数量都会增加 B 重难点4 生物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①难点详解:为什么引入外来物种有时是好事(如玉米、红薯),有时却是灾难? 关键点:在于是否缺乏天敌的制衡。在原来的生态系统中,外来物种受到其他生物(天敌、竞争者)的制约。一旦进入新的环境,如果没有这些制约因素,其种群数量会急剧膨胀。 危害:与本地物种争夺空间、阳光、水分和食物,可能导致本地物种濒危或灭绝,从而破坏当地的食物网和生态平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点练习 有一种寄生于葡萄根部的蚜虫从北美传到欧洲,使所有的葡萄园几乎遭到毁灭,其原因是(  ) A.滥砍乱伐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